A股風云突變!
9月9日午后,A股市場迎來大變局。A50突然跳水,A股多個指數集體殺跌。其中,創業板指大跌近3%,科創50殺跌近2%。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
分析人士認為,極致風格的扭轉可能是市場調整的內因。今天,前期抱團大漲的科技藍籌繼續殺跌,帶動了指數下行。而中芯國際復牌后的補跌更加劇了這一趨勢。
那么,后續A股又將如何演繹?
風云突變
午后,A50一度加速跳水,跌幅一度達到1%附近。
與此同時,A股主要指數全線殺跌。熱門行業指數集體重挫,信創產業指數盤中下跌2%,衛星導航指數盤中下跌1.91%,半導體材料指數盤中跌幅擴大至2%,消費電子代工指數盤中跌幅超3%,成份股普遍走低,人工智能指數盤中下跌2%。
從市場結構來看,殺跌的主力,主要是前期抱團的科技藍籌。工業富聯大跌超7%,中芯國際大跌超10%,是上證指數跌幅的主要貢獻者。滬深300殺跌的主要貢獻力量則是中芯國際、中際旭創、寧德時代和工業富聯。創業板指殺跌的主要貢獻力量則是中際旭創、寧德時代、勝宏科技、陽光電源和新易盛。
市場情緒對于資本市場來說,很有意思。按網絡間的話說,上述科技公司殺跌是“一句老登惹的禍”。此前有研究員因為某知名投資人“懷疑某科技公司的業績預測”而懟他。此前,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在半導體行業,在那之后,半導體指數即見頂回落。市場還曾出現過多次“勸降書”,一般,“勸降者”當時也會見頂。
行情如何演繹?
此前一段時間,市場的確相當火熱。這一點可以從成交量和融資余額看出來。如果成交量持續維持高位而不收斂,那么要不了多久,資金就會被市場消耗掉。因此,我們一直強調,“市場在成交量收斂中上行”才是慢牛的核心要素。
那么,隨后的行情如何演繹?分析人士認為,行情并未結束,目前結構性行情依然存在,而且可能會演繹到10月份。一是,從外圍來看,美國降息的窗口期顯然已經打開,人民幣易升難跌,且地緣經貿近期并無重大變數;二是,從內部來看,反內卷仍在持續,能夠較好地支撐物價回暖;三是,在存款搬家敘事邏輯之下,M1增速仍有望回升,這是市場走強的主要矛盾之一(當然,產業資本減持也在增加,需要注意,但仍不影響大局)。
中泰證券認為,近期A股市場出現調整,資金面的脆弱性顯現。首先,近期以兩融為代表的杠桿資金快速擴張。9月3日融資融券余額已突破2.29萬億元,創出2016年以來歷史新高,占成交額95.41%。與此同時,9月3日市場平均擔保比例下降至281.5%,意味著投資者整體杠桿率提高、安全邊際下降。一旦市場波動加劇,杠桿資金的脆弱性更易放大波動,成為市場風險的放大器。其次,長線資金出現階段性撤出。近兩周科創50ETF連續遭遇大額贖回,反映出機構資金在高位對成長板塊的配置意愿下降。這一現象不僅對科創板個股估值形成壓力,也對市場風險偏好產生負面傳導。第三,產業資本主動兌現收益。今年8月,重要股東凈減持規模不斷擴大,9月第一周有所減少,但整體仍維持凈減持格局,反映出產業資本在高位選擇套現的態度。
盡管短期市場出現調整,但中期趨勢并未逆轉,指數和科技板塊均未到達階段性高點。首先,從估值與情緒指標看,9月5日滬深300股權風險溢價(ERP)為5.32%,處于10年歷史中等水平,指數仍有較高的上行空間。其次,潛在政策與外部事件催化值得關注。后續地緣利好若能落地,有望緩和外部不確定性。高層會議將聚焦“十五五規劃”,或將明確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在未來五年的戰略地位。上述事件均有望成為市場情緒和資金流向的關鍵拐點。
排版:楊喻程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