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傳統行業巨頭正在讓位于新經濟企業家,中國資本市場正在用真金白銀為創新投下信任票。
9月8日,四川上市公司百利天恒(SH688506)收盤股價為384.00元,公司總市值達到1540億元。而公司實控人朱義憑借持有74.35%的股權,身家達到1174億元,一舉超越劉漢元、劉永好等川商大佬,躍升為四川新首富。
事實上,這樣的故事在2025年的資本市場不斷上演。
6月,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以1467億元身家成為河南新首富;8月,寒武紀陳天石憑借1600億元財富問鼎江西首富;同月,范代娣、嚴建亞夫婦以440億元身家成為陜西新首富……
這些新首富的崛起路徑與傳統房地產、資源型行業截然不同,他們大多來自創新藥、潮玩文創、AI芯片和生物科技等新經濟領域,背后體現出中國經濟動能的結構性轉變,標志著中國新經濟力量的崛起。
可以說,這些企業代表著中國產業升級的方向,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低資源消耗的特點。資本市場用高估值為他們“加冕”,也表明A股產業布局正在從傳統周期向科技創新轉型,資本市場的估值邏輯也正發生深刻變革。
當然,資本市場“慧眼如炬”,從來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高估值意味著高預期和高回報。比如,寒武紀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4347.82%,歸母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泡泡瑪特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04.4%,經調整凈利潤增長362.8%。這種高成長性,傳統行業難以企及。
幾位“新首富”的故事和所在企業的成長歷程,勾勒出中國新經濟崛起的路線圖,也體現出中國新經濟的新特質。
一是技術的原創敘事。陳天石團隊十年寒窗,累計申請專利2774項,研發的思元590芯片,在推理場景能效比肩國際巨頭。用陳天石的話說:“芯片行業沒有捷徑,只有靠死磕。”百利天恒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高達606.69%,每賺1塊錢就投入6塊錢做研發,朱義稱“創新藥的研發就是要all in”。他們是知識資本化的典型代表,創新是唯一的競爭壁壘,重金研發購買的是通往未來的船票。
二是模式的創新顛覆。王寧讓泡泡瑪特從玩具店蛻變為情感消費帝國,靠的是“IP+盲盒”的模式重構。Labubu系列在海外引發排隊搶購甚至斷貨風波。他重新定義了玩具的價值邏輯,將中國制造從“性價比”升級為“品牌價值”。當產品成為社交貨幣,價值便脫離成本束縛,這里的模式創新本質是重構價值分配。
三是視野的全球格局。百利天恒核心產品是全球首創,與全球制藥巨頭百時美施貴寶合作,達成84億美元授權協議。范代娣夫婦旗下巨子生物的膠原蛋白技術全球領先,三角防務的航空鍛件打入波音空客供應鏈。他們的企業從誕生就帶著全球基因,體現的是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并用硬科技贏得全球定價權。
四是理念的長期主義。寒武紀曾連續4年虧損超40億元,泡泡瑪特歷經10年才迎爆發式增長。這些新經濟企業用時間換空間,用耐心換未來。長期主義不是守株待兔,而是戰略定力。資本市場給予的高估值,實質是對長期復合增長預期的貼現。
值得一提的是,“新首富”多來自知識分子家庭,憑借技術創新而非資源壟斷獲得財富。比如,范代娣是大學教授,陳天石是中科院博士生導師,朱義是長期投入創新的企業家。他們的成功更具示范效應。
資本市場對新經濟的高估值,本質上是對中國經濟未來的一次投票。新經濟的財富故事,勾畫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版圖。“新首富”們的故事顯示,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向科技創新領域,更多科學家、企業家正在獲得資本支持。他們代表的不僅是個人財富,更是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市場的創富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