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底,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按下“加速鍵”。近期,與之相關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正在陸續出臺。
9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提出,到2027年,能源與人工智能融合創新體系初步構建,算力與電力協同發展根基不斷夯實,人工智能賦能能源核心技術取得顯著突破,應用更加廣泛深入;到2030年,能源領域人工智能專用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算力電力協同機制進一步完善,建立綠色、經濟、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
“人工智能 +”能源發展路線更清晰
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重大戰略機遇,突出應用導向,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支撐能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為“人工智能+”的發展目標、路徑提出了明確時間表。
《意見》顯示,到2027年,能源與人工智能融合創新體系初步構建,算力與電力協同發展根基不斷夯實,人工智能賦能能源核心技術取得顯著突破,應用更加廣泛深入。推動五個以上專業大模型在電網、發電、煤炭、油氣等行業深度應用,挖掘十個以上可復制、易推廣、有競爭力的重點示范項目,探索百個典型應用場景賦能路徑,培育一批能源行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研發創新平臺,制定完善百項技術標準,培養一批能源與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探索建立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應用金融支撐體系,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發展模式,能源領域智能化成效初顯。
到2030年,能源領域人工智能專用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算力電力協同機制進一步完善,建立綠色、經濟、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能源與人工智能融合的理論與技術創新取得明顯成效,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跨領域、跨行業、跨業務場景賦能,在電力智能調控、能源資源智能勘探、新能源智能預測等方向取得突破,具身智能、科學智能等在關鍵場景實現落地應用。形成一批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相關研發創新平臺和復合人才培養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政策體系,持續引導“人工智能+”能源高效、健康、有序創新,為能源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聚焦八大典型應用場景
此次發布的《意見》特別注重人工智能與能源應用場景的融合,覆蓋了電網、能源新業態、新能源、水電、火電、核電、煤炭、油氣八大主要場景。
在電網融合方面,結合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的大背景,《意見》提出要構建新能源功率預測、負荷預測、離線仿真分析、在線安全分析、極端應急處置、調度輔助決策、市場出清運籌優化、電力市場智慧決策等方面的智能化應用,持續完善新一代智能調控技術支持體系,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在能源新業態方面,《意見》明確表示要圍繞能源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需求,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虛擬電廠(含負荷聚合商)、分布式儲能、電動汽車車網互動等靈活性調節資源中的應用,提升負荷側群控優化和動態響應能力,并推動人工智能在零碳園區、智能微電網、算電協同中的應用,提升源網荷儲一體化智能運行水平,促進新能源就地消納。
在新能源方面,針對新能源出力波動性與間歇性的問題,《意見》提出要加快在高精度功率預測、電力市場、場站智慧運營、新能源規劃、項目后評價等方向的人工智能應用,持續推動新能源關鍵材料及產品不斷迭代和創新,推動復雜場景及轉折性天氣下功率預測大模型在更小尺度、更高精準度方向發展,支撐廣域新能源資源協同優化,促進偏遠地區新能源場站智能運維發展,打造“氣象預測+功率預測+智慧交易+智能運維”一體化新能源智能生產模式,全力支撐新能源穩定供給。
開展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應用試點
為保障目標落地,促進“人工智能+”與能源領域八大典型場景融合,《意見》提出要聚焦能源領域數據孤島化、算力碎片化、算法黑盒化、算力高耗能等技術瓶頸,推動開展適用能源領域的數據、算力、算法等共性關鍵技術攻關。
同時,各地方能源主管部門也將做好各項要素保障,探索構建安全治理體系,形成上下聯動、層層落實、安全發展的工作格局,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在能源領域融合應用的技術研發、示范試驗、推廣應用等工作。
在標準規范建設方面。《意見》透露,在深入總結應用示范實踐的基礎上,將加快編制能源數據治理、多元異構算力融合、典型場景設計等一批技術標準規范,推動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探索建立人工智能應用評估指標體系和行業級人工智能應用標準測試平臺,提升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安全應用水平。鼓勵能源企業主導制定國際標準,以技術標準“走出去”帶動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在海外能源市場推廣應用。
此外,相關部門還將組織開展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范,遴選一批可復制、易推廣的場景和企業標桿應用。鼓勵開展能源和交通融合、油氣和新能源融合等跨領域、跨行業典型場景示范。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