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間,金融街(000402.SZ)發布中期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5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0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虧49.2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8.81億元,同比減虧56.02%。
從行業環境看,2025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仍處于調整筑底周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3.5%,銷售額同比下降5.5%;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跌0.9%。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的百億房企銷售簽約額同比下降11.8%,行業整體承壓明顯。在此背景下,金融街實現虧損幅度收窄,凸顯其在復雜市場環境中的經營韌性與風險抵御能力。
現金流安全構筑防線 多維發力夯實經營底盤
報告期內,金融街將保障現金流安全作為核心經營任務,通過“銷售去化提速+融資策略優化+資金管控精細化”三位一體策略筑牢資金安全防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達16.06億元,繼續保持正向流入態勢。
在銷售去化端,公司緊扣市場動態與客戶需求變化,優化銷售管控模式,推動內外部銷售團隊形成合力。通過平衡整售與散售項目關系,制定適配市場的量價策略,上半年實現銷售簽約額47.6億元,簽約面積32.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產品貢獻42.7億元銷售額(銷售面積24.9萬平方米),商務產品實現4.9億元簽約(銷售面積7.6萬平方米),京津冀區域以54.62%的銷售占比成為核心支撐,長三角、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協同發力形成多元格局,有效促進“早回款、多回款”目標達成。
融資端持續深耕資源整合,系統梳理融資渠道,聚焦募集“期限合理、成本較低”的資金。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融資余額674.91億元,融資成本區間控制在1.00%—3.80%,其中3年以上長期融資占比84.6%,債務結構與業務周期形成良好匹配,為經營穩定性提供堅實支撐。
資金管控層面執行精細化管理體系,公司嚴格落實工程款支出預算管理,嚴控非必要資金支出。通過建立現金流監控與調度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加強費用效果評價與管控,持續推進降本增效。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同比下降19.46%,確保現金流凈額持續為正,為業務穩健運轉提供保障。
戰略轉型持續推進 “文旅+城更”培育增長新動能
在夯實傳統業務的基礎上,金融街加速推進戰略轉型,文旅與城市更新業務成為重要突破口。其中,文旅業務按“優化存量+精選增量”的總體策略穩步推進,現有項目運營成效顯著。其中,慕田峪長城項目、遵化古泉小鎮項目通過整體規劃升級與內容體驗提升,游客量和經營收益均創歷史新高,形成了兼具品牌影響力與盈利能力的標桿項目;天津之心超高層觀光項目順利開業后,憑借獨特的業態定位與場景打造,持續保持市場高度關注,成為區域文旅消費新熱點。
城市更新業務則聚焦“輕資產運營為主、重資產合作為輔”的模式創新,優先盤活低效資產。報告期內,公司啟動重慶九曲花街商業改造項目及蘇州融悅灣人才公寓改造項目,通過資源整合與業態創新提升資產價值。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公司注重探索業態多樣性與運營內容升級,同時同步研究項目退出機制,著力形成投資閉環,為業務的可持續性與盈利性奠定基礎。
未來,公司表示將進一步深化轉型力度。文旅業務將持續挖掘現有項目的資源稟賦與內在價值,推進新業態、新內容、新活動落地,通過提升客戶體驗擴大經營收益;城市更新業務則計劃加大現有項目資產更新力度,積極拓展多元化合作渠道,強化資源整合與跨界運營能力,以項目為載體、以內容為平臺尋找新盈利點,推動兩大轉型業務從“培育期”向“成長期”加速邁進。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金融街的戰略布局深度契合行業發展的新方向。公司在核心城市布局的1161萬平方米可結算建筑面積儲備,為承接政策紅利提供堅實基礎;文旅業務的差異化運營與城市更新的模式創新,正順應“高質量發展”與“城市更新機制”的政策導向;而持續優化的現金流管理和融資結構,更讓公司在行業修復周期中具備了堅實的安全墊。
展望未來,隨著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逐步確立,金融街憑借穩健的經營底盤、清晰的轉型路徑以及與政策導向高度契合的業務布局,有望在行業格局重塑過程中搶占先機,將戰略轉型的先發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動能,在房地產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實現業務的轉型升級和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