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琦
8月18日,滬指創近10年新高,A股總市值站上100萬億元大關,超4000只個股上漲,市場信心與資金活躍度顯著提升,權益基金業績延續反彈態勢。在此背景下,權益類基金表現尤為亮眼,偏股基金指數同步創下近3年新高。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超96%的權益類基金今年實現正收益,其中20余只基金年內業績翻倍,千余只基金年內業績超30%。
今年權益類基金賺錢效應極佳,并不斷修復近年回撤,如偏股基金最新指數創近3年新高,2000余只權益類基金最新凈值在8月份創下歷史新高。
基金公司普遍認為,流動性充裕帶來增量基金、企業盈利逐步修復等原因是權益市場步入上行通道的重要原因。
A股近期持續放量上行,長城基金高級宏觀策略研究員汪立認為,增量資金的驅動是市場表現持續強勁的關鍵。市場交投活躍,就資金結構而言,保險、私募等機構資金或是核心增量,7月份機構的新增開戶數持續攀升至今年高位。此外,隨著外部風險的緩釋和政策端的利好,整體環境對于權益資產較為友好。
博時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陳顯順認為,本輪行情的核心特征在于海外資本回流、居民資金和機構資金共振。
平安基金表示,一是內部流動性充裕,利率曲線保持低位,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在1.7%左右,理財搬家現象明顯,資金持續流入股票市場;二是美元指數仍在低位,使得新興市場國家資金流出壓力減小,國際大投行紛紛唱多中國權益資產,目前外資已持續回流;三是宏觀經濟政策持續加碼,不斷加強和鞏固以消費為主、內需發力的經濟模式,企業盈利有望逐步修復。
近期,不少新成立的權益類基金單位凈值發生較大變化,意味著基金經理建倉較為積極。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近1個月份以來新成立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已有30余只。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0余只基金已步入建倉階段,單位凈值發生了波動,部分基金凈值波動幅度在5%以上,意味著建倉接近尾聲。
展望后市,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對后市投資機會仍持樂觀態度,具體方向上看好AI、金融科技、國防軍工、半導體、機器人等熱門行業。
汪立認為,短期股市或仍具上漲慣性。他通過對A股市場成交金額、兩融資金、主題ETF、量化資金等數據的跟蹤,認為目前市場熱度較高,未看到明顯的資金轉向跡象。汪立表示,尊重趨勢的力量,關鍵點位的突破、持續的賺錢效應將有望使得資金繼續形成正反饋。同時,潛在增量資金的入市,也是股市后續上行的基礎條件。
“伴隨著國內經濟基本面的溫和修復,市場或將逐步走向‘慢牛’格局,中國資產價值在國際上將得到重估。”陳顯順分析,2015年的牛市是純粹的流動性驅動的市場,上行較快但是根基不穩。陳顯順認為當前A股市場可視為“慢牛”格局的核心邏輯是政策組合拳(如新“國九條”等)驅動資金流入與企業盈利改善的正向循環。當下“慢牛”與歷史相似點是均依賴政策托底(如歷史上2017年經濟復蘇期),以估值修復和慢速增長為特征。
平安基金稱權益市場仍有廣闊空間。短期來看,受益于流動性充裕的成長板塊更具爆發力,建議持續關注AI、金融科技、國防軍工、半導體、機器人、創新藥等行業。
摩根士丹利基金看好三大方向,一是科技成長,當前AI應用、半導體等性價比更高;二是中國制造,包括高端機械、汽車、軍工甚至醫藥等,其中優質的公司需要重視;三是新消費,部分公司不但牢牢占據國內市場主導地位,海外市場拓展也極為順利,成為上市公司業績的新增長點。
“市場有望持續上漲,但是體現為震蕩上行的特點。”陳顯順針對風險方面指出,A股具備“慢牛”的基礎,但要防范向“快牛”演繹的風險。“快牛”一方面急速透支未來收益,另一方面容易引發潛在大幅回調的風險,這都不利于投資者獲取中長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