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甲醇市場區域分化明顯,呈現“內地強港口弱”的特點,與上半年“港口強內地弱”形成鮮明對比,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當前甲醇區域價差收窄,供需格局差異顯著。據齊盛期貨分析師蔡英超介紹,西北地區甲醇出廠價格已普遍升至2100元/噸以上,港口甲醇出罐價格則下滑至2350元/噸左右,內地和港口價差縮小至230~250元/噸。從可交割貨源來看,西北地區可交割貨源折合期貨盤面價在2700元/噸以上,華東、華南部分地區可交割貨源價格低于期貨盤面價10~20元/噸,內地與港口面臨截然相反的銷售壓力。
蔡英超表示,西北部分煤制烯烴裝置配套的甲醇裝置檢修,需階段性外采甲醇,當地多數廠家庫存偏低,幾乎無銷售壓力,因此內地甲醇市場需求表現強勁。而港口地區近期到港偏多,甲醇庫存快速累積,8月截至目前累積超20萬噸,沿海地區甲醇總庫存超110萬噸,其中可銷售庫存約58萬噸,現貨銷售壓力較大。
上半年甲醇市場曾呈現“港口強內地弱”的特點。蔡英超解釋,1—3月伊朗甲醇裝置因冬季限氣檢修較多,我國沿海地區甲醇進口連續3個月低于80萬噸,一度低于50萬噸,致使港口庫存降至60萬噸左右,華東可銷售庫存更是跌破5萬噸,創歷史新低。在此背景下,港口價格持續偏高,部分內陸貨物流向沿海,形成“港口強內地弱”的情況?!敖谑袌龈窬帜孓D,主要原因是港口地區外采型甲醇制烯烴裝置檢修,疊加進口貨物持續增多,庫存大幅增加;而內地因MTO裝置外采需求增加?!彼f。
方正中期期貨產業團隊負責人夏聰聰也表示,上半年沿海市場處于去庫階段,4月下旬甲醇庫存跌破60萬噸,供需壓力尚可。但隨著市場由去庫轉為累庫,進口貨源陸續抵港,港口庫存再度突破100萬噸,庫存壓力增加,價格走弱。同時,受裝置檢修影響,西北地區開工率在6月底回落,產量收緊,內地市場現貨價格穩中有升。
當前,甲醇市場多空因素交織。蔡英超認為,市場主要矛盾在于宏觀不確定性和區域供需不平衡。夏季用電高峰推高煤炭價格,甲醇成本支撐增強。但近期原油價格持續下滑,導致甲醇下游產品價格偏弱,部分企業因虧損而停產檢修。區域供需不平衡則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矛盾:內地煤化工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甲醇現貨出廠價格偏高;沿海烯烴等下游企業虧損嚴重,需求偏弱,疊加進口增長,對高價貨源的接受度不高。
夏聰聰則表示,當前煤炭市場表現偏強,報價穩中有升,甲醇生產成本上升。隨著交割月臨近,甲醇期貨主力合約將換至2601合約,遠月合約升水。目前市場處于傳統淡季,裝置檢修逐步減少,部分前期停車的裝置重啟,供應相對穩定,雖有“金九銀十”旺季預期,但實際需求仍需觀察。
展望后市,蔡英超表示,下游烯烴企業外采甲醇的情況不會持續,9月供需矛盾將有效緩解。港口甲醇庫存偏高、銷售不暢的情況也難以持續,一旦港口價格過低,就會打開套利窗口,部分內地企業會用進口貨源替代國產貨源,形成新的供需平衡,反之同理。
夏聰聰則認為,從基本面看,甲醇市場區域分化的情況或延續。短期內,行業開工率穩中有升,配合“金九銀十”旺季預期,企業簽單情況尚可,內地市場表現略強;而進口貨源流入增加,沿海市場或維持累庫態勢。冬季供暖季開始后,“內地強港口弱”的態勢才會出現變化。
她認為,當前甲醇市場供需偏弱,盤面缺乏方向指引。后期主導期貨價格走勢的關鍵因素是旺季的實際需求和庫存累積情況,盤面回調后或出現買入機會,建議以波段操作為主。
責任編輯:孫亞寧 審核:崔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