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同意上期所膠版印刷紙期貨及期權注冊,全球首個文化用紙金融衍生品即將上市。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膠版印刷紙生產和消費國,市場規模接近500億元。近年來,國內外市場環境復雜多變,我國造紙工業面臨著較大的營收增長壓力,產業避險需求較高。在中國造紙協會秘書長劉文龍看來,此次上期所推出膠版印刷紙期貨和期權,精準契合了產業鏈企業對沖價格波動、鎖定經營利潤的核心需求。
近年來,國內文化用紙產能集中釋放,膠版印刷紙市場波動加劇,價格中樞快速下移,對產業鏈上中下游都造成了較大影響。作為用紙企業,浙江省出版印刷物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道卿告訴記者,價格下跌雖然有助于降低采購成本,但也帶來了紙張質量不穩定和采購時點難把握等問題。膠版印刷紙期貨和期權上市后,有助于發揮市場穩定器和價格錨定中樞的重要作用。膠版印刷紙期貨和期權公開透明的價格將助力其成為行業的“錨定器”,在提升現貨定價效率的同時,還可引導企業優化生產計劃。
據中信期貨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李青介紹,作為文化用紙的核心品類,膠版印刷紙價格既受上游紙漿成本波動的影響,又與下游出版印刷、辦公文具等行業的供需格局緊密關聯,價格彈性呈現明顯的周期性特征。
2022年以來,造紙行業產能持續擴張,膠版印刷紙生產企業與經銷商都面臨價格下跌、銷售疲軟的困境,經營壓力驟增;對下游終端用戶而言,紙價下降雖然有助于降低采購成本,但可能遇到紙張質量下降等問題,總體不利于企業穩定經營。
上期所選用“倉庫+廠庫”的交割模式,在曹道卿看來,一方面,依托遍布全國主要產銷區的交割倉庫,加強“產供銷儲運”一體化運營服務,保障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廠庫協商提貨+升貼水”的模式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的市場特點。
此外,劉文龍認為,該品種還填補了文化用紙金融衍生品領域的空白,將與現有的紙漿期貨形成“漿—紙”一體化的風險管理鏈條,助力企業通過期貨和衍生品應對原材料和產成品價格波動風險。
對此,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紙漿采購總監姚冠俊表示認同。姚冠俊認為,紙漿期貨自2018年上市以來,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和資源配置功能穩步發揮,現已成為國內外紙漿貿易的重要價格參考。膠版印刷紙期貨和期權有利于完善漿紙產業全周期風險管理體系。
李青表示,在現有紙漿期貨的基礎上增加膠版印刷紙期貨,有利于造紙企業靈活運用跨品種對沖策略,實現從原料采購到成品銷售的全鏈條利潤管理,進而提升行業資源配置效率。
期貨市場形成的價格信號具有“公開、公平、公正”等特點,在姚冠俊看來,其不僅有助于建立公正客觀的定價體系,打造國內外貿易定價的重要參考基準,還將助力中國造紙和出版印刷產業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提升我國造紙行業的國際影響力。
責任編輯:孫亞寧 審核:崔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