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行規模和投資業績齊齊助推下,主動權益基金持續成為市場焦點。
截至8月12日,已有易方達和中歐等公募旗下的第二批浮動費率基金,官宣提前結束募集。與此同時,近期成立的其他主動權益基金,出現多只規模超10億元的產品,最高規模接近25億元,是年內成立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基金。
另一方面,逾95%的主動權益基金近3月實現盈利。今年以來,更有基金的回報率超過120%。實際上,近期業績貢獻突出的并非只有醫藥主題產品,半導體、集成電路、機器人等科技行業基金取得了顯著回報。
10億元以上的主動權益新基金持續增加
當前主動權益基金回暖,主要有兩個表現:一是市場對浮動費率基金表現出持續的熱情,新發產品紛紛提前結束募集;二是新成立的基金中,出現了多只規模超10億元的產品。
截至8月12日,4只已發售的第二批浮動費率基金,已有2只提前結束募集。根據中歐基金8月12日公告,中歐核心智選混合基金于8月4日起開始募集,募集截止日由8月15日提前至8月12日,8月13日起不再接受投資者的認購申請。同樣于8月4日開始發售的易方達價值回報混合基金,募集截止日由8月20日提前至8月13日,8月14日起不再接受認購申請。
此外,建信醫療創新股票基金于8月4日起發行,截止日為8月22日。國泰優質核心混合基金于8月11日開始發售,截止日到8月29日,募集規模上限為30億元。此外,南方瑞景混合基金,將于8月25日起開始發售。根據Wind統計,首批26只浮動費率基金,一共募集了近260億元,平均成立規模近10億元,有效認購總戶數超過26萬戶。
除浮動費率基金外,還有其他基金提前結束募集。8月12日百嘉基金公告,百嘉科技創新混合基金的募集截止日期從8月22日提前至8月15日,8月16日起不再接受投資者的認購申請。百嘉科技創新混合基金擬由百嘉基金副總經理陳鶴明擔任基金經理。
近期成立的其他主動權益基金,還出現了多只規模超10億元的產品。8月5日成立的鵬揚研究精選混合基金,成立規模18.07億元,獲6826戶有效認購。同樣成立于8月5日的前海開源港股通價值領航混合基金,募集規模11.17億元,有效認購戶數超過1萬戶。
此外,7月期間成立的浦銀安盛港股通央企紅利混合基金、摩根匯智優選混合基金、大成洞察優勢混合基金等產品,規模均在10億元以上。其中,大成洞察優勢混合基金,募集規模24.6億元,獲11774戶有效認購,是年內成立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基金。
逾九成主動權益基金正收益
實際上,資金對主動權益基金的申購熱情,和近期二級市場行情回暖帶來的基金業績回升有著密切關系。
根據Wind統計,截至8月11日晚間最新更新的凈值數據,普通股票基金近3月期間取得了12.49%的平均收益率。具體看,1037只基金(不同份額分開統計,下同)中有995只基金實現盈利,占比超過95%。其中,169只基金近3月回報率超過20%,其中的12只基金收益率超過了50%,包括紅土創新醫療保健、安信醫藥健康A、富國醫藥創新A等。
此外,近3月來建信醫療健康行業A、易方達醫藥生物A、永贏醫藥健康A、中歐醫療創新A、鵬華醫藥科技A、平安醫藥精選A等產品收益率則超過了40%。從今年以來維度看,華安醫藥生物A等股票基金的收益率已超過100%。
偏股混合基金方面,近3月以來平均收益率超過了10%,4823只基金中有4640只實現盈利,占比同樣超過95%。其中,有37只產品的收益率超過50%,排名第一的永贏科技智選A,收益率達到了80%。中航機遇領航A、信澳業績驅動A、易方達遠見成長A、長城醫藥產業精選A、諾德新生活A等產品的收益率超過50%。從今年以來維度看,長城醫藥產業精選A、中銀港股通醫藥A、永贏醫藥創新智選A等基金的收益率同樣超過了100%,長城醫藥產業精選A的收益率,甚至超過了120%。
需要指出的是,主動權益基金業績普遍回升情況下,業績貢獻突出的基金并非只有醫藥主題產品,半導體、集成電路、機器人等科技行業基金,同樣取得了亮眼業績。比如,財通集成電路產業A、德邦科技創新一年定開A、中加科技創新A等產品近3月回報率均超過40%。
實際上,不少基金從二季度以來就開始大幅度提升股票倉位。根據Wind統計,今年二季度全市場近2500只基金提高了股票倉位與持股集中度。其中,某只紅利主題基金的股票倉位,從2024年底不足20%提升到了二季度末的逾90%以上。
關注“大科技+大金融”配置思路
長城基金表示,當下市場的流動性支撐仍在,持續看好A股短期行情,在外部環境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事件驅動/業績驅動的交易特征或將持續主導市場。投資方向上,短期內成長風格內部各主流熱點的輪動拉鋸戰有望開啟,可關注大科技+大金融的配置思路。
前海開源研究優選混合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崔宸龍認為,AI+浪潮來襲,人工智能應用時代加速到來。從GPT-4到DeepSeek等模型的突破性進展,標志著人工智能在語義理解、邏輯推理等核心能力上實現了質的飛躍。這一技術迭代速度遠超行業預期,正在深度重構軟件、硬件及服務等全產業鏈生態。基于當前技術演進路徑研判,未來兩至五年內,大量具備顛覆性潛力或較高產業影響力的創新技術有望實現規模化商用。
景順長城股票投資部執行總監、基金經理楊銳文認為,從DeepSeek的突破性創新、六代戰機技術的重大進展,到國產創新藥海外授權屢創紀錄,中國科技企業在多個領域已實現從跟跑者向并跑者乃至領跑者的躍遷。基于這一質變,后續看好半導體、新能源智能車、醫藥生物等領域。
但楊銳文也說道,資本市場對這一質變反應滯后,悲觀情緒持續壓制風險偏好,資金集中涌入高股息資產與小盤股,致使科技板塊等市場中堅力量持續承壓。究其根本,市場信心仍未完全修復,對中美貿易沖突、地產風險與經濟復蘇動能的擔憂仍是核心制約。
責編:戰術恒
排版:劉珺宇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