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科創債新政落地已有三月。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在這三個月內,新發科創債發行規模高達8806.59億元。其中,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新發債券規模占比36%。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數據進一步發現,當前科創債發行主體雖然仍以央國企、大型機構為主,但越來越多的中小機構、民營企業也參與其中。從票面利率來看,近三個月新發科創債發行票面利率均值為1.8994%,最低甚至能到0.01%。
展望后市,華泰證券認為,科創債等新品種會在下半年迎來更多供給,部分民企債也在通過科技板回歸發行市場。
三個月內科創債新發規模超8800億元
5月7日,央行、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債市“科技板”建設的政策。券商、銀行等相關各方迅速行動起來,科創債市場持續擴容。
數據顯示,5月7日到8月7日,全市場以公募形式累計新發的科技創新債券共有698只,計劃發行規模高達8806.59億元。而據Wind統計,上年同期全市場共發行了187只科技創新債券,發行總規模為1976.08億元。兩相對比,足可見政策效應顯著。
科創債新政的一大看點在于新增支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機構等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發債資金可通過貸款、股權投資和基金投資進入到科創企業。從數據來看,8806.59億元規模的科創債中,金融機構主體共發行了3130.45億元,占比為35.55%。
這其中,又以銀行的發行規模居首,共發行了2303億元科技創新債券,涉及34家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國開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計劃發行規模均在百億元及以上。
38家證券公司合計發行了541億元規模的科技創新債券,規模居前的分別是:招商證券(120億元)、中信證券(70億元)、國泰海通(40億元)、中國銀河(30億元)。
股權投資機構方面,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規模較大的分別是:北京市國資公司(50億元)、建發新興投資(16億元)、光谷金控(15億元)、元禾控股(12億元)。
票面利率最低可到0.01%
發行主體在不斷擴充的同時,也不斷下沉到中小機構、民營企業。比如九江銀行、成都市農商行、青島市農商行、嘉善縣金融投資有限公司、國新證券、萬聯證券等中小金融機構也相繼發行了科技創新債券。一些民營股權投資機構,也通過創新應用增信工具成功發行科創債,包括毅達資本、金雨茂物、君聯資本、中科創星、東方富海。
整體來看,近三個月新發的科創債還呈現三大特點:
一是票面利率低。698只債券平均票面利率為1.8994%,幾乎和中位數持平。以AAA級主體為例,據東方金城分析,主體評級AAA級科創債加權平均發行利率明顯低于同等級非科創信用債加權平均發行利率。
所有發行機構中,票面利率最高的債券由安鋼集團發行,為4.68%,該公司主體評級為AA+,擬募資補充營運資金。票面利率最低的是順控集團發行的,為0.01%。該公司主體評級為AAA,擬募資償還有息債務。
二是新增的科創債發行期限多在3年以上。有12家發行主體的債券期限在15年及以上,50家在10年及以上,491家在3年及以上。3年期以上的科技創新債券發行總規模為6677.23億元,占整個新發規模的比重為75.8%。
三是發行主體以中央國企和地方國企為主。600余只債券中,中央國企發行的有200只,地方國企發行的有360只,民營企業發行的有94只,外資發行的有1只,其余均為公眾企業、集體企業等。
目前,展望2025年下半年,機構多提到科創債發行的熱度將繼續保持。如據華泰證券分析,科創債等新品種會在下半年迎來更多供給,部分民企債也在通過科技板回歸發行市場。
責編:羅曉霞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