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裴利瑞
在國內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通過全球資產配置分散風險、增加多元收益來源,正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
8月4日起,定位于多元資產配置的摩根盈元穩健三個月持有期混合型FOF正式發行,該基金將由摩根資產管理中國資產配置及退休金管理首席投資官恩學海與基金經理吳春杰共同管理,其中,恩學海有著近30年投研經驗,曾領導富達401K投資計劃產品及策略,過往管理富達全球多元資產等基金規模超1500億元人民幣。
恩學海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單一資產難以滿足穩健收益的需求,通過FOF工具實現多元配置可能是破局關鍵,摩根資產管理中國希望通過“債券打底+海外多元資產增厚”策略,探索中國市場的“固收+”新解法。
用長期視野
進行前瞻性配置
“過去很多年,我們在回溯一個配置策略時常常會講,假設80%的股票加20%的債券,它過去三年的回撤、過去五年的業績會是多少,但這都是歷史業績。”恩學海表示,“一個真正成熟的多資產配置策略應該是前瞻性、戰略性的”。
據恩學海介紹,摩根盈元穩健三個月持有期混合型FOF的配置框架,建立在一套名為“長期資本市場假設(LTCMA)”的體系之上。這套報告摩根資產管理持續發布了29年,是業內久經測試及完善的資本市場預測報告之一,通過量化推演預判未來10—15年各大類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征,為戰略資產配置提供指導。“這些判斷不是靠線性外推,而是基于勞動人口、全要素生產率等50余項參數的動態模擬。”恩學海說。
在對各類資產的收益預期和相關性表現進行測算后,恩學海發現,“債券打底+海外多元資產增厚”的組合比單一市場“股債搭配”相關性更低,可有效降低組合整體波動。摩根盈元穩健三個月持有期混合型FOF在精選底層債券基金的基礎上,可以通過QDII基金、香港互認基金布局海外權益、ETF、商品等資產,力爭增厚投資收益。
定量為主 層層篩選
如果說多元資產配置是分散風險的第一層,那么,通過優選基金可以二次分散風險,進一步控制產品波動。面對全市場超1.2萬只公募基金,恩學海帶領團隊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篩選機制。
其中,恩學海在債券投資方面采用系統化的“核心+衛星”策略:精選主動管理型債券基金作為核心持倉,同時運用債券ETF等久期工具進行靈活調節以把握市場機會;在信用風險控制上嚴格執行篩選標準,從而在爭取組合穩健性的同時增強收益彈性。
他認為,債基篩選如同沙里淘金,需經三重過濾。第一層是初篩濾網,比如剔除規模低于門檻、持有人集中度較高的基金;第二層是行為掃描,通過持倉與凈值反推,識別出久期、信用特征穩定的產品;第三層平臺驗證,債券基金的超額收益大部分來自交易能力,國內固收資產的收益來源主要是票息,恩學海更傾向于選擇主動管理能力較強的債券型基金產品,并且結合團隊對宏觀周期及市場流動性的判斷,從久期、信用分析等方面調整組合配置。
在權益投資方面,恩學海表示,摩根資產管理中國建立了“定量為主、定性為輔”的篩選體系,針對不同產品采取差異化分析方法:對國內主動權益類基金采用持倉分析和凈值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QDII產品則重點監控溢價率和流動性指標。
讓投資者正確認識風險偏好
“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不是中國市場才有,而是全球普遍現象,根源在于讓普通投資者去決策何時買、何時賣,自然容易追漲殺跌。”恩學海表示,“FOF的核心價值是讓投資者只做一件事——匹配自身風險需求,其余交給專業配置。”
在恩學海看來,真正的投資者教育不是教給投資者選基金、買基金的技巧,而是培養投資者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風險偏好,培育正確的財富管理觀念,這正是FOF可以發揮價值的地方,投資者只需設定風險等級,組合自動完成多元資產調配。
對于海內外市場未來的走勢,恩學海表示,在全球貨幣政策持續寬松、財政政策持續加碼的大環境下,目前全球風險偏好持續改善,今年三季度大概率會看到美國通脹上升,美聯儲可能不會有市場想象的那么慷慨地采取大幅寬松的貨幣政策。
國內市場方面,恩學海認為基本面逐漸企穩,市場下行的估值假設已不復存在,國內資產估值也回歸到了歷史均值水平,但相對海外其他資產而言,依然處于較便宜的狀態。對于下半年的風險因素,恩學海認為,不確定性依然來自關稅博弈,目前,海外市場風險偏好仍處于歷經關稅沖擊、地緣沖擊后回歸正常的狀態,尚未有證據表明美國市場出現明顯衰退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