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毛軍
本周,A股沖高回落,上證指數3600點得而復失,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滬深300等也在創出年內新高后回調,科創50則終結了此前連續11日的上漲。周成交小幅萎縮至9.05萬億元。
雖然市場略有調整,但融資客繼續大幅加倉A股,全周合計融資凈買入372億元,連續第6周凈買入超百億元。融資余額達1.97萬億元,創2015年6月以來10年新高。絕大部分申萬一級行業都獲得融資凈買入,其中醫藥生物、電子兩行業均獲得超60億元凈買入,計算機行業獲得逾30億元凈買入,銀行、通信兩行業也獲得超20億元凈買入。僅煤炭、石油石化、有色金屬、農林牧漁等行業融資資金小幅凈賣出。
另據Wind數據統計,醫藥生物同樣是主力資金最青睞的行業,連續8日獲得主力資金凈流入,本周合計凈流入逾308億元,電子行業獲得逾251億元凈流入,機械設備、通信等行業也獲得超百億元凈流入。有色金屬行業則遭主力資金凈流出逾104億元,交通運輸、食品飲料、非銀金融等行業也凈流出超40億元。
醫藥生物股在市場調整中表現出較強的韌性,肝炎概念指數亦刷新歷史紀錄,幽門螺桿菌概念指數創三年半新高,中藥板塊指數創年內新高,民營醫院、維生素、輔助生殖等細分板塊指數則全周每個交易日都保持漲勢。
奇正藏藥連續3日漲停,創近5年新高(復權,下同),今年以來累計大漲逾66%,昂利康、漢商集團、貴州百靈等均連續2日漲停。奧翔藥業則連漲7日,五洲醫療、南新制藥、百誠醫藥等逾10股連漲5日以上。辰欣藥業、福元醫藥等創歷史新高。
消息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披露,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啟動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著力補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短板弱項。
此外,近年來我國加大中醫藥服務出口力度,已取得豐碩成果。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數據,中醫藥已傳播到世界196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治療人數已達世界總人口的1/3以上。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也顯示,有113個成員國認可針灸等中醫藥診療方式,29個成員國為中醫藥的規范使用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還有20個成員國將針灸等中醫藥診療納入醫療保障體系。
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25年我國中醫藥市場規模將達5500億元—6000億元,2030年進一步攀升至1.2萬億元—2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維持在10%—14%。
中信證券稱,過去幾年中藥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增長,通過穩定現金流支持研發支出,將是中藥企業未來發展主旋律,創新中藥貢獻穩健增量,創新化藥、生物藥有望提供額外估值彈性。
展望后市,太平洋證券分析,短期調整不改中長期上漲趨勢,3480點是本輪大量成交的起漲點,支撐力度較強,可作為多頭的技術支撐參考位。并且指數下行并沒有伴隨期權市場波動率的放大,這意味著期權市場交易者定價仍預期未來走勢將以震蕩的方式展開,且技術層面各大股指并沒有出現明顯的頭部形態。
申銀萬國認為,賺錢效應已加速累積,A股全面增量博弈的時間可能提前。高切低行情是市場向上突破,“牛市氛圍”強化后,市場尋找牛市主線結構的過渡階段,現階段仍可積極尋找新結構機會。配置建議,看好AI等有產業趨勢催化的科技方向;挖掘景氣改善與供給出清、“反內卷”政策超預期共振的中游制造;創新藥中期機會明確,繼續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