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龐大的政府投資基金將迎來更加嚴格的規范,以進一步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方向引領和資金聚集效應。
7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起草的《政府投資基金布局規劃和投向工作指引(公開征求意見稿)》(下稱“工作指引”)和《加強政府投資基金投向指導評價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稿)》(下稱“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工作指引明確,要加強對政府投資基金布局規劃和投向指導,突出政府引導和政策性定位,防止同質化競爭和對社會資本產生擠出效應,促進形成規模適度、布局合理、運作規范、科學高效、風險可控的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格局。
截至2024年年末,我國各級政府投資基金總規模達3.35萬億元,累計設立1627只。接下來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在服務國家戰略、推動產業升級、促進創新創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現階段還需要著重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進一步明確政府投資基金的投向,避免同質化競爭,防止地方政府投資沖動下的“內卷式”競爭。
為此,工作指引明確:國家級基金要立足全局、抓大放小,重點支持國家層面現代化產業提質升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跨區域重大項目建設,補齊產業發展短板,突破產業基礎瓶頸,聚焦少數關鍵領域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鼓勵國家級基金加強與地方基金聯動,在前沿科技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結合地方資源稟賦,通過聯合設立子基金或對地方基金出資等方式,形成資金合力。
管理辦法列出了鼓勵政府投資基金投向的清單,也列出了負面清單。反過來說,明確負面清單說明此前部分政府投資基金在投向上可能已經出現了不合規現象。
防止同質化競爭的另外一層含義是防止“內卷式”競爭。地方上盲目投資、重復投資、同質化投資是造成“內卷式”競爭的重要方面。工作指引明確,設立政府投資基金要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要求、不以招商引資為目的,在企業層面進行規范,要嚴防地方政府通過政府投資基金變相補貼產能過剩領域,防止重復投資和無序競爭。
在政府投資基金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也伴隨著公眾對社會資本被擠出的擔憂。防止擠出效應,要求政府投資基金有所不為。近年來,關于國有資本從完全競爭領域逐步退出的呼聲很高。既然如此,政府投資基金對已經完全競爭領域就沒有再介入的必要,而應該把這些市場留給社會資本去充分競爭,實現優勝劣汰。
另一方面是在政府投資基金投入項目中要充分尊重社會資本的權益。政府投資基金設立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吸引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進來,起到四兩撥千斤的資金聚集效應。
這就要求政府投資基金克服“行政化”、增強市場化,市場化運作對吸引社會資本至關重要。
去年12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構建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突出政府引導和政策性定位,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原則規范運作政府投資基金。“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同時,在引入社會資本的過程中,應明確政府與社會資本的權責利關系,建立健全的風險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以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
總之,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在服務國家戰略、推動產業升級、促進創新創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吸引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政府投資基金的使命擔當。在這個過程中,防止同質化競爭和對社會資本的擠出效應又是前進中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