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機器人行業而言,家庭場景是萬億級市場,但現在還不能急,家庭場景對安全性、成本、技能的要求極高。”在近期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智元機器人通用業務部總裁王闖表示,具身智能從工業化場景落地,到商業場景的情感陪伴,再到擔任未來家庭的“管家”角色,其產業化路徑正在沿著“漸進式突破”節奏演進。
在近期舉辦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智元機器人全面展示了旗下機器人家族。智元機器人300平方米展臺成為全場焦點,靈犀X2、遠征A2、精靈G1、遠征A2-W、四足機器人D1Ultra集體亮相,帶來“運動、交互、作業”三智能全場景演示。
其中,精靈G1現場打工進行包裹分揀,面對大小不一的快遞袋,其依托啟元大模型深度理解任務本質,遇到條碼朝下的包裹,還會自主翻面讓條碼朝上,配合掃碼設備完成信息錄入。遠征A2-W專注工業場景,在展臺一角拆垛周轉箱,機械臂實時調整抓取角度,穩穩抓起后堆疊整齊。
王闖向記者介紹道,智元機器人目前有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客戶,一是與中國移動合作,做基于遠程A2與中國移動大模型的全尺寸人形雙足機器人,用于展廳講解導覽;二是與奇瑞在汽車場景的合作。此外,在7月9日工廠機器人作業直播后,智元機器人接到幾十臺智能具身機器人訂單,主要用于料箱轉移,機器人能自動避讓干擾,這些訂單均為千萬級。
目前,工業場景的料箱搬運、商業場景的接待表演,都在為機器人積累能力。王闖指出,2000多小時的工廠作業數據,讓機器人更懂環境交互;養老院的陪伴經驗,則讓機器人更理解人類情感。
“在場景落地方面,智元機器人落地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先解決傳統智能化搞不定但具身智能易實現的場景,比如料箱轉移,再攻克需要泛化能力的物料分揀等更復雜場景。”王闖透露,智元已在探索家庭輕作業,收衣服、鋪床等“輕任務”將是第一步,未來逐步疊加做飯、洗衣等復雜技能。
王闖告訴記者,盡管用戶對機器人的要求沒有上限,但企業需要平衡技術成熟度與落地性。據王闖透露,目前遠征A2已完成2000多小時測試,實現自主完成作業任務,“從今年開始,它的進步會越來越快,手機下單召喚機器人的功能即將向用戶開放”。
他表示,具身智能的核心是“全棧能力”,即從硬件本體到算法軟件,再到與場景的融合能力。“智元機器人不做單純的硬件商,每個產品都要集成運動智能、交互智能、作業智能,這是機器人能力提升的關鍵。”
在王闖看來,“10萬元的機器人若在家庭里只能干一件事,用戶不會買單,智元機器人的路徑是先從工業場景積累數據,以數據反哺算法迭代,最后逐步滲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