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強東拋出“完全不同于美團的商業模式”概念的一個多月后,七鮮小廚登場了。
在京東的官方介紹中,七鮮小廚的業態定位為合營品質餐飲制作平臺,創新點在于供應鏈模式,通過“現炒現做+透明廚房”,改善食品安全問題,同時幫品質餐廳獲得更多銷量。
7月24日午間,本報實地探訪位于北京東城區的這家七鮮小廚合營餐飲店,中午11:30,正值飯點,該店的訂單量已經超過400單,店外已有多名騎手等候取餐,后臺不斷傳出“訂單超時”的提醒聲音。據現場工作人員透露,該店昨日(7月23日)的銷量突破了1000單。
“七鮮”并非一個全新的項目,早在2017年,京東便孵化了七鮮項目,并于當年年底在北京開了第一家自營七鮮超市7 Fresh。彼時,“新零售”概念正火,阿里盒馬、京東七鮮等“新物種”都試圖顛覆線下零售。2018年,京東曾定下目標,用3-5年時間在全國開1000家七鮮超市;然而,現實情況是,7年過去,在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戰略搖擺等多重因素下,七鮮超市在全國的門店數還未突破100家。
早年間,劉強東在大學期間曾經有過一段開餐館的創業經歷,如今他回歸“開飯店”的創業初心,并計劃三年在全國開10000家七鮮小廚,那么七鮮品牌能否如愿走出京津冀,在全國遍地開花?
實探:“爆單”與“超時”頻發
7月22日,京東官方正式啟動“菜品合伙人”招募計劃,拿出10億現金,為1000道招牌菜尋找提供菜品配方并合作研發的合伙人。同時,京東的合營品質餐飲制作平臺“七鮮小廚”也正式亮相。
據多家媒體報道,七鮮小廚業務負責人劉斌表示,正式營業的第一天便爆單了,外賣和現場自提的訂單都非常多。
7月24日午間,本報實地探訪位于北京東城區的這家七鮮小廚合營餐飲店,該門店分為自提區與外賣員取餐區,消費者需通過京東App中的“秒送”板塊下單,當前尚不支持到店點餐。現場已有多名騎手在等待取餐,從騎手身穿的服裝來看,除了京東秒送騎手,亦有順豐騎手參與其中。
該門店設置了多個明檔炒菜窗口,分為“智能炒菜區”“早餐/新疆炒米粉/鮮燙牛肉粉”“宿遷涼菜/輕食”等,透過透明櫥窗可以看到分類打包的蔬菜、配料,以及身穿廚師服的工作人員正在操作炒菜機器人。
門店外墻上強調“新鮮現炒”“又好又便宜”,展示的菜品品類包括“砂鍋燉煮菜”“隆江豬腳飯”“韓式拌飯”“餛飩水餃”“意面”等,然而記者觀察實際外賣訂單出品則以炒飯、炒菜蓋飯為主,單價集中在15-20元。
現場工作人員透露,7月23日的訂單量已經突破一千單。據記者現場觀察,當天中午11:30左右,訂單已突破400單,實際出餐100多單,后臺不斷通報“訂單超時”。有工作人員解釋稱,“有騎手一次性接六七單,只要有一單卡了等著,就都耽誤了。”
運動員還是裁判員?
京東發布10億現金招募“菜品合伙人”后,很快收到回應,京東在7月23日稱,已經收到了2萬多份報名。與此同時,關于“七鮮小廚”這一模式的具體細節,京東也收到了諸多問題。對此,京東官方也進行了回應。
七鮮小廚面向餐飲商家和個體廚師進行菜品招募,1道招牌菜,保底可得100萬,但也有不少餐飲行業從業者發問,這種模式是否會在未來與餐飲品牌形成競爭,京東作為平臺方是否要直接下場搶生意,是否會擠壓中小商戶的生存空間?
對此,京東表示,合伙人只需要共同參與菜品開發,在選址、建店、運營上,京東會負責整體的組織和經營。京東在回應中多次強調能夠給菜品合伙人帶來的好處——“菜品合伙人能持續享受到銷售分成,獲得更多的銷售和利潤。”“我們不是要搶餐飲店的生意,而是希望和優秀的餐飲商家一起,從幽靈外賣、黑外賣的手里,拿回本該屬于品質餐飲商家的生意。”“后續還會給到菜品銷售分成,上不封頂。”“我們是幫助菜品合伙人做增量市場,而不是去爭搶老店的存量生意。”“通過菜品合伙人計劃,一起把招牌菜品賣到全國去,讓餐廳獲得更好的收入。”
此外,京東外賣上線初期,強調僅限堂食餐廳入駐,然而七鮮小廚只有自提和騎手取餐,并不設置堂食。對此,京東回應稱,京東外賣始終堅持“品質外賣”的定位,入駐平臺的餐飲商家,必須滿足以下三種情形之一:高分堂食餐廳、品牌即提門店、線下即提門店。七鮮小廚遵循京東外賣的品質準入要求,滿足“即提”條件,既有京東七鮮作為品牌力背書,用戶下單后也可前往七鮮小廚自提。
擴張計劃進入驗證階段
對于七鮮小廚的模式,京東多次強調“創新供應鏈”,并非外賣集合店,而是一個合營的餐飲制作平臺,“我們不是租個場地再招一些加盟的品牌,讓品牌去自己經營”。
京東的這一表述不免讓外界聯想到美團此前推出的“浣熊食堂”,這是美團于2024年開始籌建的模式,向所有類型的餐飲商家開放。只要符合美團的食品安全標準,按照透明開放原則進行運營和改造,均可入駐。商家入駐后,美團提供食品安全的全鏈條服務、日常操作標準、數字化運營規范和必要的各類扶持,包括從供應鏈、明廚亮灶再到數字化運營的全套基建。
京東七鮮小廚與美團浣熊食堂這兩種模式延續了兩家公司的基因。七鮮小廚強調合營,租金、人力、運營成本都是京東出資,從食材供應到開店運營,京東都深度參與,這與劉強東的“京東做外賣背后其實想要的是生鮮供應鏈”理念相契合;浣熊食堂則延續了平臺思維,并不實際參與經營餐飲品牌,側重于強調賦能商家。
兩家公司對于兩種模式接下來的規模擴張所制定的目標也有所不同。浣熊食堂負責人初征介紹,未來三年,美團將在全國各地投資建設1200家浣熊食堂;京東則計劃未來三年內在全國建設10000家七鮮小廚。
目前來看,浣熊食堂上線較早,截至今年6月30日,在北京等地已經實際投入運營10家門店;七鮮小廚本月剛開業了第一家門店,接下來能否成功驗證這一模式并快速復制到全國,將是實現“三年一萬家店”目標的關鍵。
回看七鮮這一品牌,從2017年正式推出以來,已經發展了七鮮超市、七鮮生活、七鮮良品等線下零售業態,還在2020年推出自有品牌七鮮;七鮮超市也曾推出過全國擴張計劃,但在2022年戰略調整為聚焦京津冀和大灣區雙核擴張模式。官網顯示,目前七鮮在全國有54家七鮮超市和17家七鮮生活,合計不到100家規模,擁有七鮮超市和七鮮生活門店數量最多的城市為北京,其次為廣州和天津。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分析稱,總體而言,京東“七鮮小廚”模式通過供應鏈整合、技術壁壘和生態閉環,構建了差異化競爭的路徑。其核心價值在于用“現炒+透明廚房”解決食品安全信任問題,同時以零成本加盟降低中小商家門檻。然而,模式的可持續性仍需驗證,高頻消費場景下的重資產模式如何培養用戶習慣、成本控制能力及與騎手生態的平衡,將是京東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