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下稱“中評協”)發布了《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反不正當競爭行為實施意見(試行)》(下稱《實施意見》)。此舉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評估機構合法權益,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防止“內卷式”競爭,促進資產評估行業高質量發展。
《實施意見》明確了低價競爭的標準。對于投標價格,評估機構報價低于全部通過符合性審查評估機構投標報價平均值50%的,對手可收集證據舉報。
低于平均報價50%涉嫌低價競爭
《實施意見》第四章是評估機構互相監督。
評估機構應當互相監督,共同抵制不正當競爭行為,構建并維護資產評估行業公平競爭環境。
評估機構可以單獨或聯名向中評協、地方協會、資產評估項目委托人上級、委托招標機構、資產評估相關項目管理部門、監督檢查部門等舉報涉嫌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資產評估機構,明確說明其不正當競爭行為,并提供有關證據材料,申請調查處理。
評估機構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評估機構舉報涉嫌采取低于成本報價手段承攬業務的,可以從投標報價、成本核算、歷史收費等方面舉證。
首先是投標(響應)報價。評估機構投標報價低于全部通過符合性審查評估機構投標報價平均值50%的;評估機構投標報價低于通過符合性審查且報價次低評估機構投標報價50%的;評估機構投標報價低于采購項目最高限價45%的。
其次是成本核算。采取單項成本核算方式測算,應與該項業務資產評估計劃采用的測算口徑保持一致,包括投入的評估人員成本為基礎的評估基本執業成本、法定稅金等項目直接費用,以及公司分攤房租、水電等間接費用,合計作為客觀收費依據。
再次是歷史收費。采取相同或相似業務類型、相同資產負債規模的已完成的資產評估項目實際收費額作為客觀收費依據。其他能夠證明采取低于成本報價手段承攬業務的證據。
對舉報及時調查核實并處理
《實施意見》稱,中評協、地方協會應當依法加強行業自律,引導、規范評估機構依法競爭,建立評估機構投標行為的監測分析機制,對不正當競爭者給予重點關注、嚴肅追責。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為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中評協、地方協會依據職責分工對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舉報,應當及時組織調查核實并作出處理。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被舉報、被調查的評估機構,應當積極配合相關調查,如實提供有關資料或情況。對拒絕、阻礙調查的,中評協、地方協會可以依據自律懲戒辦法進行處理。
中評協、地方協會對涉嫌低于成本報價中標評估項目的執業質量情況予以重點關注。必要時,對該評估項目執業質量實施專項檢查。對在十二個月內兩次或兩次以上被舉報開展不當競爭、不能說明其報價合理性且無法提供必要佐證材料的評估機構,中評協、地方協會對其進行談話提醒,必要時可將其列為年度執業質量檢查對象。對評標委員會認定評估機構有低于成本報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將其作為無效投標的,地方協會按照自律懲戒辦法進行處理,記入評估機構信用檔案。
證券資產評估機構接近300家
根據證監會發布的《2023年度證券資產評估分析報告》,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證券評估機構為272家,同比減少9家,主要系未完成年度備案、機構注銷等。證券評估機構主要分布在北京(77家)、深圳(31家)、上海(24家)、江蘇(19家)、廣東(17家)等地區,上述地區的證券評估機構合計168家,占比61.8%,較上年保持穩定。
截至2023年底,證券評估機構共有資產評估師9282人,同比增長4.2%。平均每家34人。
證券評估機構總收入為112.7億元,較上年增長3.0%;其中資產評估收入為85.0億元,占總收入的75.4%,較上年增長6.8%;證券評估收入為13.7億元,占總收入的12.2%,較上年下降4.9%。
根據證券評估機構報備信息,2023年度213家證券評估機構出具了12069份資產評估報告(含估值報告),較上年增加26.8%。據統計,證券評估機構為上市公司出具11036份資產評估報告,占報告總數的91.4%。
2024年底,財政部、證監會修訂《資產評估機構從事證券服務業務備案辦法》。把緊備案入口、強化持續監管、暢通備案出口,將備案要求貫穿證券評估業務監管全過程,提升資產評估機構證券執業能力。
排版:汪云鵬
校對:王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