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被賦予了更高的使命與要求。會議強調要“著力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新污染物治理等關鍵任務,進一步指出要“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加快老舊管線改造升級”,并提出縣城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應加快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鄉供水保障水平。在這一政策導向下,智慧水務正成為城市水務系統提質增效的突破口。
作為浙江省內領先的水務企業,錢江水利(600283)積極響應政策號召,持續加碼科技創新,構建從水源地到龍頭端的數字化、智能化全鏈條供水體系。近日,其下屬舟山市自來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舟山公司”)智慧水務建設再迎新進展——智能AI客服系統正式上線試運行,不僅是數字化運維的重要一步,也標志著錢江水利在探索AI賦能飲水安全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以此為起點,錢江水利正在通過AI客服、水質監測、智慧中控、云端預警等多維手段,全方位構建覆蓋源頭、水廠、管網到終端的“智慧防線”,以科技之力守護民生飲水安全。
多年來,錢江水利持續推進智慧水務工作,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此次智能AI客服系統的上線,正是為了破解民生痛點、提升服務效能。近一年來,舟山公司客服熱線年均呼入量突破7萬次,高峰時段單日話務量超300通。依托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AI客服實現了“高效響應、精準服務、全時在線”,試運行期間當日接通量達158通,30秒內通話完成率超84%。這一突破不僅緩解了人工客服的工作壓力,使其能專注于復雜問題處理,更確保了市民在用水咨詢、問題反饋等方面“隨時問、即時答”,從服務端為飲水安全筑起第一道溝通橋梁。
在飲水安全的核心環節——水質保障上,AI技術的應用則更為廣泛且深入。走進定海水廠,智能化改造的成果清晰可見:電子狗替代人工完成設備巡檢,實時監測儀表數據、環境溫濕度及設備運行狀態;無人機對水廠電子圍欄、施工場所等進行實時立體化巡查,精準識別風險。升級后的智慧中控平臺可同步接收多維數據,實現水質凈化、消毒、輸配全流程動態分析,確保出廠水濁度、余氯等關鍵指標優于國家標準,從源頭筑牢水質安全屏障。
AI技術的深度滲透,更推動了水質監測的全鏈條覆蓋。舟山公司聯合市疾控中心打造“智慧水防線”,實現了從水源到水龍頭的水質指標云端監測。如在沈家門中學項目上,水質在線監測系統24小時不間斷監測pH值、余氯、濁度等關鍵指標,師生可通過儀器顯示屏和手機端即可“零時差”獲取水質報告。這種“AI+云端”的監測模式,讓水質數據更透明、更及時,為飲水安全加上了“雙保險”。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上市企業,錢江水利深知飲水安全是民生之本。公司正以AI技術為核心,構建從原水、供水到管網的統管一體化網絡,打造基于數字孿生及AI管理的智慧水務運營維護體系。通過智慧監測、AI大模型,對原水水質、水處理過程進行智慧化管理,針對水源因天氣等導致的水質變化,及時通過智慧加藥、水源切換等方式保障安全;對管網進行智慧化管理,及時監測管網水質、壓力等關鍵指標,確保輸水過程安全。
此次舟山公司AI客服的上線,只是錢江水利AI賦能飲水安全的一個縮影。未來,錢江水利將繼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深化AI在水務領域的應用,從源頭到終端全方位守護群眾的飲水安全,讓每一位市民都能用上放心水、安心水,以科技力量書寫“水惠民生”的新篇章。(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