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固收+”年內最高業績近30%,多只產品份額大增
中國基金報記者 曹雯璟
在愈加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順應攻守兼備的投資需求,“固收+”品類重回大眾視野。今年以來,“固收+”基金九成以上實現正收益,最高業績近30%。不少“固收+”基金二季度份額大增,最多環比增長超63倍。
展望下半年,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對市場較為樂觀,重點關注科技成長、制造、醫藥、消費等領域。此外,預期貨幣政策可能維持寬松,債市仍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固收+”基金年內最高業績近30%
多只產品份額大增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今年以來,“固收+”基金(包括偏債混合型、二級債基)超九成實現正收益,平均凈值增長率達3.50%,業績最高接近30%;15只產品年內凈值增長率超15%。
與此同時,不少“固收+”基金二季度份額大增。截至二季度末,有逾70只“固收+”基金份額環比翻倍。其中,前海開源鼎瑞基金份額為9.43億份,環比增長超63倍。此外,博時恒享A、匯添富鑫享添利六個月持有A、恒生前海恒源嘉利A等十多只產品二季度份額環比增長10~35倍。
東吳證券研究顯示,倉位方面,二季度“固收+”基金整體降低了含權倉位的比例,提高了債券和現金類資產倉位,轉債資產倉位整體下降0.54百分點。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聯席所長蘆哲分析認為,轉債指數在二季度連創新高,但整體倉位下降,原因包括:一是轉債規模退出較多,但“固收+”基金整體仍持續凈申購,轉債倉位被動下降;二是6月轉債估值、小微盤指數達到相對高位,主線行情回調且遭遇“黑天鵝”事件,部分資金趨于謹慎,降低了權益倉位;三是市場未出現明顯做多或做空理由,主題輪動較快,資金缺少一致性方向。
“+”方面關注科技成長、制造、醫藥、消費等領域
東吳證券研究顯示,從行業配置來看,“固收+”基金持倉集中度下降,今年二季度超配基礎化工、汽車、有色金屬、農林牧漁、交通運輸;低配金融券、環保等紅利板塊;TMT變化不大,其中通信和計算機小幅低配、電子和傳媒小幅超配;消費板塊配置比例穩定,美護小幅超配,商貿零售小幅低配。
具體來看,在“+”的操作上,招商安瑞進取基金經理況沖表示,股票投資方面,二季度對一些消費領域漲幅較大的公司進行了兌現;二季度增持了一些估值低、成長空間大、面臨全球競爭能夠不斷取得突破的公司,這些公司集中在軍工、制造、農業等領域。
展望下半年,況沖對市場較為樂觀,大部分時間仍將保持較高倉位以及相對均衡的布局,持續挖掘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中國企業,科技成長、制造、醫藥、消費等領域的優秀公司依然是重點方向。
海富通欣利基金經理江勇在二季報中表示,二季度股票倉位相對保持穩定,轉債倉位繼續下降。權益配置上延續價值風格,行業分布上較為均衡,持倉個股較為分散。從二季度貢獻來看,公用事業、銀行、傳媒對組合貢獻較大。后續將密切關注經濟與政策的變化,以及對潛在企業盈利預期的影響,擇機調整倉位和結構來提升組合收益。
富國穩進回報12個月持有基金經理易智泉表示,二季度圍繞原有的配置框架進行調整和優化,增配港股、紅利和創新藥等資產,行業適度集中,個股適度分散,對組合的抗風險能力和獲取收益能力進行再平衡。
東方雙債添利基金經理楊貴賓表示對2025年下半年股票走勢保持樂觀。在貿易戰底牌已出的情況下,持續幾年較為寬松的貨幣環境,如同溫水般不斷提升股市走向暖春,債券收益率持續較低的情況下,股市性價比不斷提高。對債市而言,三季度可能仍是較好的投資時段,因為預期貨幣政策可能保持寬松。投資操作方面,將堅持年初以來確定的策略,追求絕對收益;策略上,股票維持偏低倉位,風格為紅利、大市值和低估值;可轉債采取“維持低價+雙低”策略;純債方面保持中短久期高資質信用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