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交通建設成績單出爐!
截至2024年底,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6.2萬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了約1.6萬公里;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已經建成全國領先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軌道上的城市群、世界級港口群和機場群基本建成;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1.1萬公里、居世界首位,城市公交運營線路總長度達到175萬公里,比“十三五”末分別增加了48.5%、18.3%……這些是7月21日國新辦“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的,過去五年我國交通強國建設進展數據。
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在會上表示,這五年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實現了突破性進展,“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實現。
據悉,在“十四五”規劃中,有關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主要指標有17項,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建制村快遞通達率、重點領域北斗系統應用率等6項指標都已經在2024年提前完成。高鐵運營里程、樞紐機場軌道交通接入率等11項指標將于年底前全部完成。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基本貫通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是國民經濟循環的動脈,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劉偉表示,“十四五”時期,交通運輸行業以統籌融合為導向,著力補短板、重銜接、優網絡、提效能,加快構建以鐵路為主干,以公路為基礎,水運、民航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大通道”加快貫通。加快推進出疆入藏、沿江沿海沿邊、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戰略骨干通道建設,“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已經基本貫通,連接了全國超過80%的縣級行政區,服務全國90%左右的經濟和人口總量。
“大網絡”基本形成。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和郵政快遞網。“八縱八橫”高鐵網已建成投產81.5%,高鐵營業里程達4.8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70%以上,覆蓋全國97%的50萬以上人口城市。33條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基本貫通。港口規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航空服務覆蓋全國92.6%的地級行政單元、91.2%的人口。
“大樞紐”加快建設。由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樞紐城市和樞紐港站這“三位一體”構成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持續完善。80%的新建客運樞紐平均換乘距離不超過200米。
“我們將繼續謀劃建設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加力貫通綜合運輸大通道,推動存量交通基礎設施更新提質增效,更好服務保障國民經濟循環和人民群眾便捷出行。”劉偉表示。
公眾出行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
人員貨物的高效流動彰顯了中國繁榮發展的活力。“十四五”以來,公眾出行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
劉偉介紹,作為快速出行,高鐵、民航是大家的首選。2024年,動車組旅客發行量32.72億人次,占鐵路旅客發送量的75.9%,其中京滬高鐵、武廣高鐵發送量都超過了2億人次;民航日均服務200萬人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已經達到了40個,其中還有5個機場旅客年吞吐量超過5000萬。
作為跨區域出行,自駕成為人們的主流方式。平均每天大約有1.3億人次選擇自駕出行,占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的七成以上,全國有約90%的縣級行政中心實現30分鐘上高速。
作為城市內通勤,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有力保障了群眾出行。現在每天約有1億人次乘坐軌道交通高效通勤,1億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億人次乘坐出租車和網約車“門到門”出行,這三個“1億人次”是城市交通承載能力和韌性活力的生動體現。
此外,在便捷和優化出行服務方面,線上售票、電子支付、刷臉出行得到廣泛應用,“一次購票、一次支付、一票通行”加快實現;1.3萬個公交站臺的適老化改造,5000余座地鐵車站可無障礙進出站、上下車相繼完成。
深入推進運輸結構調整暢通貨物運輸
“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十四五”以來深入推進運輸結構調整,目前鐵路、水路貨物周轉量分別比“十三五”末增加17.5%和33.6%,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速約15%。
國家鐵路局副局長安路生表示,近些年,鐵路可以運的量更多了、時效更快了、距離更遠了。“十四五”期間,全國鐵路運輸貨物將超過250億噸,比“十三五”預計增加50億噸。高鐵快運實現了常態化運行,昆明的鮮花、敦煌的鮮果一天內就可以運達全國的主要城市。新能源汽車等中國制造“新三樣”搭乘著“鋼鐵駝隊”走向了世界。
“我們正在編制‘十五五’鐵路發展規劃,將重點從完善鐵路網絡、提升運輸效能、降低物流成本三個方面來更好地滿足日益增長的旅客出行和貨物運輸需求。”安路生透露。
在跨境電商等產業帶動下,國際市場成為航空物流發展的重要驅動,今年上半年,國際貨郵運輸量達到203.7萬噸,同比增長23.4%。中國民航局局長宋志勇表示,“十四五”航空物流發展專項規劃,圍繞規模領先、安全可靠、智慧先進、優質高效4個方面設置了14個發展指標,整體來看,各項指標基本達到目標。
下階段,將加快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優化關鍵資源配置,拓展國際航線網絡,尤其是加快新興市場布局,提升航空貨運通道保障韌性。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引導行業加強與制造業、跨境電商等產業的協同,按需設置前置貨站,強化航空貨運中轉能力,提高通關服務便利化水平。加強航空物流信息化智慧化建設,引導行業以創新技術賦能解決業務開展中的堵點、難點,不斷推動航空物流高質量發展,為做強國內大循環、暢通跨境貿易通道、維護產供鏈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國家郵政局局長趙沖久介紹,郵政業深度對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和國家物流樞紐,積極構建“樞紐+通道+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國內快遞服務時效性、服務質量、性價比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同時,經營主體持續壯大,轉型升級的能力在持續提升。“十四五”期間,行業有8家上市公司,其中兩家入圍全球500強。
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硬聯通”
交通運輸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先行領域。劉偉表示,我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強制度規則“軟聯通”,國際運輸網絡越織越密。
目前,我國已經累計對外簽署了270多份雙多邊合作協定或者文件,涵蓋了鐵路、道路運輸、海運、航空運輸、郵政等各個領域。中歐班列通達歐洲的229個城市、亞洲100多個城市。“空中絲綢之路”不斷拓展,通航境外83個國家213個城市。我國車輛首次以公路直達運輸的方式跨越里海、抵達歐洲。“絲路海運”國際航線網絡遍及全球,我國海運連接度已經連續19年保持世界第一。
“我們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已經基本形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劉偉說,比如2021年底中老鐵路開通后客貨兩旺,已經運輸跨境貨物超過1300萬噸。秘魯錢凱港,是南美首個智慧港口,2024年11月開港,使南美至亞洲的海運時間縮短了10天。此外,雅萬高鐵、瓜達爾新國際機場等一大批標志性項目建成投運。這一條條路、一座座橋、一個個港,已經成為新時代的駝鈴帆影、大道驛站。中國將堅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持續提升全球交通互聯互通水平,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校對: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