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間,寶新能源(000690.SZ)發布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報告期內,公司業績表現亮眼,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5.2億元—5.8億元,同比增長42.08%—58.48%,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
對于此次業績的大幅增長,寶新能源表示,一方面,廣東省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帶動公司發電量、上網電量同步增加;另一方面,受煤炭價格下行影響,公司電力主業營業成本有所下降,雙重利好共同推動了公司利潤的提升。
從行業層面看,近期廣東地區持續高溫催生用電負荷快速攀升。據統計,7月7日廣東電網系統負荷首次刷新年度紀錄,達到15974萬千瓦,較2024年最高負荷增長1.94%;迎峰度夏以來,已有9個地市用電負荷突破歷史峰值。財信證券指出,迎峰度夏期間電力負荷的持續走高,為電力板塊帶來結構性投資機會——高溫引發的電力需求中,空調制冷負荷占比高且具有持續性,時間錯峰難度大,這不僅將推動火電企業發電量顯著提升,在負荷緊張時段,電力市場化交易電價也將同步上揚。
與此同時,煤炭市場的寬松格局為火電企業盈利改善提供堅實支撐。數據顯示,6月中旬全國電廠庫存約2.1億噸,可滿足約35天發電需求,庫存儲備充足。煤價的持續低位運行尤為關鍵,以山東地區Q5000大卡動力煤到廠價為例,上半年均價較2024年同期下降184.37元/噸,降幅高達22.94%,直接為火電企業降低了營業成本,釋放出可觀的盈利彈性。
值得關注的是,電力行業正迎來市場化改革驅動的商業模式深刻變革。在136號文與現貨電力市場的雙重推動下,下半年新能源投資有望顯著降速,同時隨著“十四五”建設高峰期漸入尾聲,“十五五”期間電力投資規模也將步入理性調整階段。除此之外,我國新能源發電量顯著增長,2024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約為1.84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8.5%,已成為國內第二大發電來源。
在此背景下,火電資產的產業地位與資源價值正加速凸顯:一方面,在電力供應緊張時段,火電作為最穩定的保障性電源,在現貨市場可獲得稀缺性定價;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投資增速放緩,火電利用小時數有望企穩回升,行業價值重估進程已然開啟。業內分析認為,伴隨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化,火電行業將從傳統發電主導模式向“發電+調節”綜合服務模式轉型,商業模式將實現從“保電量”到“運營電價”的跨越,“高現貨電價+利用小時優化+容量保障收益”有望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
作為廣東省電力供應的重點企業之一,寶新能源無疑是這一輪行業紅利的直接受益者。寶新能源國內首家采用先進循環流化床潔凈燃燒技術的電力企業,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資源綜合利用機組和雙超超臨界百萬機組。近年來,公司有效降低煤炭采購成本,隨著迎峰度夏帶來的電價上漲,盈利能力進一步改善。在項目建設方面,公司積極推動優質火電項目落地,以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能源電力核心主業。其中,廣東陸豐甲湖灣電廠二期擴建工程(2×1000MW)項目進展順利,該項目投產后將顯著增強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從資本市場表現來看,火電行業盈利改善的趨勢已獲得市場充分認可。據統計,申萬火電板塊近三個月漲幅已突破20%,寶新能源也呈現出穩定增長的態勢,充分凸顯出市場對火電行業的看好。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迎峰度夏進程的持續推進,火電板塊的向好態勢有望延續,進而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重點關注與布局。(文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