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多重利好因素共振,近期,券商股表現強勢。
7月7日—7月11日當周,Wind券商指數上漲了4.58%,在67個Wind中國行業指數區間漲幅榜中排名第四。其中,中銀證券、哈投股份、中原證券的累計漲幅分別達到22.56%、16.36%、12.86%,漲幅居前。
與此同時,上市券商持續釋放業績高增信號。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粗略統計,截至7月14日傍晚,已有國泰海通、中金公司、長江證券、國金證券、華林證券、長城證券、國信證券、信達證券等15家上市券商發布了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其中,有兩家券商上半年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0倍有余;多家中小券商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呈現翻倍增長。
估值、業績同步修復后,券商行情能否延續?
券商板塊現分化
7月14日,A股券商板塊呈現分化,僅5只個股上漲:國聯民生、國信證券、華西證券分別上漲了3.98%、1.75%、1.05%,漲幅靠前;而中原證券、國盛金控、湘財股份的跌幅均超過4%。
“券商板塊分化可能是資金選擇導致的,部分資金在業績披露期選擇獲利了結,帶來資金流出的階段性壓力。”明澤投資基金經理高安婧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拉長時間看,券商板塊的調整與該板塊前期漲幅較高有關。上周(7月7日—7月11日)Wind券商指數上漲了4.58%,僅次于多元金融指數、房地產指數、環保指數的漲幅。
在業內人士看來,政策利好密集釋放推動券商業務擴容與創新;市場活躍度提升利好券商經紀業務、板塊估值處于相對低位等因素共同助推券商板塊上漲。
需要提及的是,近期,主力資金加速布局券商板塊。據Wind統計,僅7月11日,主力資金凈流入券商板塊的金額超過34億元;同時,截至7月14日,申萬證券指數“近5日主力凈流入額”達到112.80億元,為主力資金凈流入規模第二大行業。
在排排網財富研究員隋東看來,主力資金流入券商板塊,一方面反映投資者風險偏好逐步提升,對后市預期趨于樂觀;另一方面表明券商板塊的業績改善等基本面變化獲得資金認可。同時,行業整合政策預期升溫也進一步增強了板塊吸引力,推動主力資金提前配置。
另外,從券商板塊內部看,近期,中小券商的漲幅明顯高于頭部券商。
中銀證券甚至因為連續三個交易日(7月9日—7月11日)大漲而被交易所問詢。
7月11日,中銀證券公告稱,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及第一大股東不存在涉及公司的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未發現可能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的媒體報道或市場傳聞,亦未涉及其他市場熱點概念。
同時,中銀證券提醒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注意二級市場交易風險。
高安婧認為,中小券商股價表現強勢的原因包括其市值較低,資金更易推動其股價快速上漲?。同時,在“券商航母”整合預期下,區域性券商成為潛在布局方向。
隋東談道,業績爆發式增長是中小券商表現亮眼的原因之一。此外,市值較小帶來的股價高彈性特征,使得中小券商更容易獲得資金青睞。
凈利潤增速預計超50%
事實上,券商的業績改善已有明確信號。
據記者粗略統計,截至7月14日傍晚,包括國泰海通、中金公司、長江證券、太平洋證券、東方證券、東吳證券、國金證券、長城證券、國信證券、華林證券、華西證券、信達證券在內,至少已有15家上市券商發布了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通常情況下,上市公司實現盈利,且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50%以上,就需要發布業績預增公告)。
其中,有兩家券商上半年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0倍有余。具體而言,2025年上半年,國聯民生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1.29億元,同比增長1183%左右;華西證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45億元—5.75億元,同比增長1025.19%—1353.90%。
同時,國泰海通、國金證券的業績增幅也相對突出:國泰海通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152.83億元到159.57億元,同比增加205%到218%。國金證券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0.92億元到11.3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6.37億元到6.82億元,同比增加140%到150%。
此外,還有長江證券、華林證券等多家中型券商分別預計,其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將實現翻倍增長。
對于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多家券商提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財富管理、自營投資業務實現較快增長。還有券商表示,其投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有所回升。
開源證券分析師高超、盧崑指出,2024年新國九條、央行等金融部門推出組合拳穩股市的長效影響持續,個人投資者和中長期資金持續流入,交易活躍度中樞抬升奠定券商業績向好基礎,自營和海外業務高景氣或帶來券商中報業績超預期。
“預計上市券商整體中報業績同比增速或超50%(扣非口徑),并實現環比正增長。”他們表示。
如果說近期的券商行情已對中報業績有所反映,那么,后續券商板塊的估值修復行情能否延續?
高安婧分析,券商板塊與大盤聯動性強、板塊內部表現分化,政策催化、市場預期和資金選擇將影響該板塊具體的行情節奏。
方正證券分析師許旖珊認為,券商盈利修復的確定性與板塊估值仍有錯位。展望后續,一方面,伴隨地緣政治風險緩解、險資等中長期資金持續入市,市場交投活躍度保持高位,有望推動券商基本面進一步改善;另一方面券商業務創新持續推進,7月證券業高質量發展28條出臺,引導券商發展國際化業務、銀行理財&保險產品銷售業務等;疊加近期國泰君安國際取得香港虛擬資產牌照,打開中資券商布局虛擬資產業務通道,券商板塊估值有望進一步修復。
對于券商板塊的配置機會,天風證券非銀聯合首席分析師杜鵬輝指出,“924行情”以宏觀政策為主導,政策推動風險偏好修復,帶來非銀板塊整體的估值修復。而此次行情背后,政策更加具象,因此,更應注重于結構政策推動下alpha層面的行情,尋找長期邏輯支撐下的增量是核心。
隋東認為,三類券商或更具配置價值:一是業績高增長且估值合理的標的;二是業務多元發展的頭部券商;三是存在并購重組預期的機構。此外,政策紅利釋放、金融科技應用深化等因素也將持續賦能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