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浦東創投集團參與完成上海恩凱細胞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恩凱賽藥”)A+++輪融資。恩凱賽藥募集資金將用于推進核心產品臨床試驗及新產品管線開發,加速NK細胞藥物臨床轉化。
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創投市場近年頻現“+++”甚至“++++”“+++++”輪次,集中出現在半導體、生物醫藥、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等賽道。部分創業企業難以一次性滿足下一輪融資門檻,技術研發與商業化驗證周期長,遂通過多次“+輪”融資延長發展周期;同時,一級市場估值推高跡象明顯,機構出手謹慎卻不愿錯失好項目,于是以“小步快跑”方式完成融資。
“++輪”融資扎堆
近兩年,Pre-A+、A+、A++、B+、B++等案例屢見不鮮。7月9日,星海圖(北京)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1億美元A+++輪融資;同在具身智能賽道的小雨智造亦于近日完成億元級A+輪融資,由滴滴出行領投、北京信產基金跟投。
按常規節奏,企業融資路徑多為天使輪、A輪、B輪直至D輪,每一輪估值遞增;特殊情況下才會出現Pre-A+、A+等過渡輪次。“選擇A+、A++輪融資的企業一直存在,但近兩年出現頻率顯著提高?!毙律匈Y本總經理茹華杰告訴記者。
IT桔子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累計發生591次“+輪”融資,“+輪”融資占比總融資交易數的15.79%,相當于每6.5次融資就有一次“+輪”投資。其中,“A+”輪為投資事件最多的輪次,僅2025年上半年就發生331起“A+”輪融資,超2024年全年“A+”輪總數的80%。
從行業分布看,連續出現3至4個“+輪”的項目多集中于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機器人、生物醫藥等“高投入、長周期、高風險”領域?!斑@些賽道技術門檻高、市場潛力大,卻需要持續資金支撐研發與市場拓展?!蹦富鹧芯恐行膭撌既颂苿挪荼硎?。
在受訪專家看來,“+輪”密集出現,意味著企業原本完整的一輪融資被拆分為兩次甚至多次完成,融資周期被動拉長。
機構出手謹慎
對于這些獲得市場青睞的創業企業而言,原本拿一筆錢就能走完一個階段的周期,為何如今卻需要多次融資?
茹華杰介紹,按照以往對融資輪次的界定,A、B、C、D輪標準明確,代表著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輪次間往往代表著里程碑式事件的達成,并且在估值邏輯和估值水平上有顯著差異。
首先,融資估值與后期發展預期的不匹配是一大原因。在業內人士看來,企業在同一輪進行多次融資,這或許意味著企業業務或產品尚未達成新的里程碑,此前融資資金不足以支撐企業達成這一輪融資的里程碑目標;企業無法在顯著高于上一輪估值的情況下推進融資,因此不得不繼續保持原有估值進行融資。“例如,融資要從A輪邁到B輪,市場對企業的技術突破、產品價值有更多要求。如果企業相較此前沒有取得明顯突破,那么A輪融資的延長成為更好的選擇?!比闳A杰說。
市場環境復雜多變,選擇“+”輪融資對于企業而言并非完全“迫不得已”。“對于創業企業而言,企業研發成本大,資金投入大,產出周期長。通過同輪次‘+’的方式多次募資,企業既可以通過更充沛的儲備資金增強抗風險能力,保障產品技術突破,也可引入戰略機構,推動資源整合,加快企業發展戰略目標達成?!比闳A杰說。
其次,一級市場“穩健”“維穩”的投資偏好也導致了當下“+”輪等“投早投小”行為頻現?!巴顿Y人永遠都是希望以合理價格進行投資的。項目以原有輪次融資的估值為基礎,對于有興趣的投資人更具吸引力?!瓵+’輪時加入,既能享有A輪融資以來企業發展的成果,又以更加‘實惠’的價格加入,也契合投資人既要項目展望更明確又要估值有吸引力的投資心態。”茹華杰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VC(風險投資)開始追求穩健,這其實也是對以往過火“估值”的“降溫”和“矯正”。
“在創新藥、機器人等高風險賽道,投資人更加注重企業的穩定性和長期增長潛力。通過‘+’輪融資等策略,投資人可以分散投資風險,同時保持對企業的持續關注和支持?!碧苿挪荼硎?。
“小步快跑”成常態
“現在融資不是沖刺,是馬拉松?!币患腋畈輽C器人公司創始人對記者說。公司原型機剛落地,團隊原計劃一次性募集500萬美元用于中試,卻被FA(融資顧問)建議拆成兩步:先做200萬美元的小批量驗證,再談后續300萬美元。理由很簡單——投資人要看到實物才肯掏下一筆錢。
這套“小步快跑”的邏輯背后,是資金端與資產端的雙重考量。對投資人而言,原型機到商品的跨越風險極高,沒人愿意一次性押注;對創業者而言,每一小步都是生死線?!?00萬美元只夠活18個月,可是從接觸投資人到交割就要半年?!鄙鲜鰟撌既怂懔斯P時間賬,這意味著“錢到賬那天,就得開始找下一輪”。過去三個月,他見了十幾家機構,每次路演1小時起步,“研發進度被反復打斷,團隊每天都在‘雙線作戰’”。
FA對記者表示,除非是頭部明星項目,否則現在沒投資人敢“一把梭哈”。行業共識是“先給一點,跑通再給一點”,本質上是用輪次分攤風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投資經理認為,這種環境已篩掉“草根創業者”。“如今能非常順利拿到融資的初創團隊,背景基本上是C9(九校聯盟)畢業或大廠高管出來創業。賽道冷、質地一般的公司很難拿到融資?!?/p>
多名受訪人士對記者表示,建議創始團隊精心打磨技術、補齊團隊架構,尤其是科技類公司盡量補齊CFO、CMO等核心成員,同時也要適當降低公司估值,認真思考公司的商業模式,探索出自我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