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鐘恬
隨著A股公司掀起港股上市的熱潮,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A拆H”)呈現明顯升溫態勢。
多家公司啟動“A拆H”
近期,濰柴動力分拆的濰柴雷沃、同仁堂分拆的同仁堂醫養、紫金礦業旗下紫金黃金國際向港交所主板遞表,此前,歌爾股份分拆的歌爾微、諾力股份分拆的中鼎智能已在沖刺港股上市,美的集團也公布擬將安得智聯分拆的目標上市板塊調整為港交所主板,南方航空也被傳或考慮分拆南航物流在港上市。而分拆自南山鋁業的南山鋁業國際、分拆自科大訊飛的訊飛醫療科技則已登陸港股市場。這些公司涵蓋醫藥、制造、科技等多個領域,“A拆H”模式正成為企業拓展資本版圖的重要選擇。
日前,濰柴雷沃首次遞表港交所,濰柴動力、濰柴控股分別持有其股份約61.10%、27.26%。濰柴雷沃的業務基于兩大核心支柱:一是成套智能農機裝備,涵蓋拖拉機、收獲機械和農機具,覆蓋從耕整、種植、田間管理等現代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二是智慧農業服務,以農機作業實時數據為核心,融合IoT、人工智能(AI)與大數據技術,借助AI模型智能分析數據生成精準作業決策,并指導智能農機開展協同化精準作業,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
紫金黃金國際則于6月30日遞表,公司是紫金礦業分拆出來單獨上市的黃金開采公司,截至IPO前,紫金礦業持有紫金黃金國際100%股權。招股書透露,紫金黃金國際由紫金礦業境外黃金礦山整合而成,是全球領先的黃金開采公司,主營黃金勘查、開采等業務。公司通過全球并購整合資源,實現持續增儲增產與高效運營。紫金黃金國際是行業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從2007年起步,通過收購和擴產擴大業務。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黃金儲量和產量分別居全球第九和第十一。
同仁堂醫養則于近日第三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同仁堂醫養為同仁堂集團旗下二級集團。招股書顯示,在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同仁堂直接持股83.98%,間接通過同仁堂康養、同仁堂傳承基金管理、同仁堂醫療基金管理等,合計行使93.83%的投票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4年總門診人次及住院人次計, 同仁堂醫養是中國非公立中醫院醫療服務行業中最大的中醫院集團,市場份額為1.7%;同期按總收入計,同仁堂醫養在非公立中醫院醫療服務行業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0.2%,其市場規模占同年中國中醫院醫療服務行業總規模的46.5%。
此前,歌爾股份旗下歌爾微電子已遞交招股書。作為MEMS器件領域龍頭,歌爾微電子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強大的一站式智能傳感交互平臺為核心,致力于攜手全球生態伙伴共同推動下一代智能傳感交互的變革。諾力股份分拆的中鼎智能也已啟動港股IPO,據介紹,中鼎智能在新能源、醫藥醫療、冷鏈等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為眾多優質企業提供了智能物流系統集成的解決方案。
快速成長企業受港股青睞
“近期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的情況確實多了起來,成為一種潮流?!辟Y深市場人士桂浩明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在香港市場,子公司資產能重新估值,避免在A股分拆時遇到重新估值的問題,有助于提升整體市值。目前來看,港股市場對這類分拆上市總體比較歡迎,尤其是優秀公司,能減少在A股上市可能遇到的困難,實現資產再次證券化。
另一方面,港股對現金流好、管理規范、資產評估清晰、盈利模式明確的公司比較認可。同時,港股市場缺乏有發展潛力的制造業和高技術含量的快速成長企業,這類企業如果分拆相對獨立于主業的資產到港股上市,既豐富了港股的產品供應,對公司而言又是獲得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提升國際化水平。
中善(深圳)資本認為,擁有“重資產+強運營”子業務的企業,可以大膽考慮獨立上市以釋放估值天花板,例如能源服務、工業物流、智慧冷鏈、港口航運、出海科技服務。而針對傳統行業中可成長性子業務,港交所歡迎“清晰業務邊界+明確定價邏輯”的上市標的。
已上市企業表現分化
從已完成分拆上市的企業表現來看,市場呈現分化態勢。今年3月25日上市的南山鋁業國際,分拆自南山鋁業,主營業務是印尼氧化鋁項目,近期股價持續走高,截至目前較發行價累計漲幅達36%。華泰證券預計,南山鋁業國際有望于9月被納入港股通范圍。2024年12月上市的訊飛醫療科技,作為科大訊飛旗下智能醫療平臺備受關注,目前股價較發行價上漲21.74%。
值得一提的是,“A拆H”案例的增多,逐漸形成了多派系布局,例如同仁堂系、藥明系等。以同仁堂系為例,如果同仁堂醫養此次上市成功,同仁堂系將迎來第三家港股公司,此前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國藥已在港交所掛牌,形成“一母三子”的資本格局,構建“醫藥工業+零售+醫養”的港股三角架構,覆蓋中醫藥全產業鏈。
桂浩明認為,分拆上市對母公司權益的影響方面,如果子公司股價上漲,母公司權益會增加。但畢竟以前是子公司,分拆后部分利潤會由外部股東分享,這個問題在A股分拆和H股分拆中都存在,關鍵在于投資者的理解。不過,A股分拆會增加A股市場的股票供應,投資者接受度可能不高,而“A拆H”實際上是增加了香港市場供應量,對投資者來說可能更容易被接受。其認為,總的來說,“A拆H”這種實踐值得鼓勵,但也不必抱有過高期望。
“也要注意,港股目前的估值總體還是比A股低一些,雖然最近活躍度還不錯,但與A股相比,估值上并無明顯優勢。另外,港股能容納多少二次上市的企業以及分拆上市的企業,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客觀來看,有些A股公司是在增發或再融資不順利的情況下選擇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受到市場質疑,需要公司做出更充分的解釋。”桂浩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