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安仲文
隨著熱門賽道虹吸公募資金的效應正逐步減弱,以及市場進入半年度業績窗口期,基金經理的換倉也在加速進行。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不少基金產品近期頻頻出現產品凈值走勢與重倉股走勢不一致的現象,顯示出這些基金正在換倉或已經完成換倉。
凈值異動顯示基金換倉
隨著半年度業績窗口期臨近,不少基金出現異動。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平安基金王華管理的平安鑫利混合基金7月4日凈值漲幅超1.4%,但該基金已披露的前十大重倉股股價當日全部下跌。考慮到下跌的前十大股票合計倉位達到63%,因此從該基金產品凈值與重倉股股價走勢的差異中可以看出,基金經理大概率已經做了換股操作。
另外,重倉醫藥的華富文娛靈活基金7月4日凈值大漲近4%,但當日與該基金倉位相關的A股醫藥行業指數卻是下跌的,尤其是該基金7月1日在核心重倉股表現平淡的背景下凈值單日飆升7%,這種異常現象暗含基金經理可能已實施了新的倉位策略。
淳厚鑫淳基金7月4日的基金凈值走勢也與其持倉股的股價表現背離。該基金在十大重倉股有9只下跌的情況下,當日凈值依然有近2%的上漲。考慮到該基金自6月23日至7月4日凈值累計上漲超7%,這與該基金持倉的基金抱團股的走勢有較大的反差,反映出基金經理很可能已經做了調倉。
此外,證券時報記者還注意到,隨著賽道化行情進入一個機構籌碼集中、交易高度擁擠的位置,那些在基金合同配置范圍上有更大靈活性的基金經理,對熱門賽道的布局正在降溫。不少此類基金產品的凈值近期出現異動,均反映出基金經理對下半年的排兵布陣已逐步展開。
熱門賽道虹吸效應減弱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從6月之前新基金產品快速入市后的凈值變化來看,不少新基金都切入了創新藥賽道,凸顯出創新藥板塊虹吸了不少機構資金。但隨著機構配置逐步切換到下半年,創新藥等熱門賽道虹吸機構資金和倉位的現象正在逐步減少,一些原先走弱的賽道在基金再平衡的操作下,再次迎來了資金覆蓋。
例如,港股科技股近期的強勢表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金回流的現象。自今年5月1日至7月4日,恒生醫療保健指數的漲幅超過20%,同期恒生科技指數的漲幅卻不足3%,這種不同板塊之間的走勢差異,反過來成為基金經理兌現收益、左側換倉的邏輯。
以只剩下一只主動權益基金重倉的人工智能賽道股粉筆公司為例,此前該股在創新藥賽道火熱之際,被許多基金經理賣出,截至今年3月末,只剩下永贏基金旗下一只產品重倉。但隨著公募基金開始今年下半場的布局,粉筆公司的股價出現了一些異動,該股自6月11日至今,股價漲幅接近22%,這只股票有可能重新獲得了基金經理的關注。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6月11日很可能是一些基金從熱門港股撤出換倉的開始。例如,近半年時間漲幅近4倍的醫藥股健康之路,6月10日市值一度站上500億港元,自6月11日開始,在隨后短短三個星期內又暴跌超86%,截至7月4日,該公司市值已跌破70億港元。這一現象也反映出隨著中期業績披露時間的臨近,部分熱門股在估值拷問面前的脆弱性。
“三低”品種或成避險選擇
從一些基金公司的下半年策略中可以看出,控制業績回撤已成為換倉的主要出發點,低價位、低估值、低配的“三低”品種在避險需求提升之下,成為許多基金經理覆蓋的重點。
“避險情緒可能在下半年更加影響操作思路,目前我們看到的抱團股,實際上已經有松動的跡象。”華南地區一位基金經理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無論是新消費還是醫藥股,實際上都已出現了巨大的估值提升,并且遠遠超出這些公司短期的基本面,機構資金在今年前6個月的抱團操作給此類高估值、高價位和高配的品種,可能帶來一些潛在的風險和壓力。
華南一家大型公募研究負責人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強調,他將堅定持倉低位股和低估值品種,并對當前市場中許多機構資金仍然抱團買入那些短期漲幅3倍甚至5倍的公司“感到驚訝”。“我認為這些公司也是好公司,但現在并非公募集中持倉的好股票。”該公募研究負責人認為,部分追高的公募資金,只要市場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賣的很快,這本身也是這類基金和抱團股的風險。
深圳一位管理著20億元資金的港股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預計下半年的市場波動可能會比較大,需要控制好回撤,保持耐心。該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當前她已及時兌現部分倉位的投資收益,不斷積累安全墊。接下來會從大局出發,結合低估值策略,提高行業的配置勝率,下半年的操作會優先采取行業分散與均衡的策略,避免集中買入單一熱門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