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大眾點評“必吃榜”頒獎盛典深圳站隆重舉行,廣東、海南、福建三省共278家上榜商戶榮獲獎牌。獲獎名單中,既有知名連鎖餐飲,也不乏低調的街巷小店。這份由9億食客“吃”出來的國民美食榜單,不僅描繪出中國城市的味覺地圖,更以街巷里的煙火微光,折射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底色。
活動現場(陳霞昌 攝)
煙火小店成中堅,十年老店顯價值
在本年度全國3091家上榜餐廳中,近八成是煙火小店,超四成是經營十年以上的老店。這一特征在粵瓊閩三省尤為顯著:551家上榜餐廳里,煙火小店占比超七成,十年老店超三成,廣東陽江、揭陽等“味蕾小城”更是首次登榜。
榜單上的“好好味面家”引起了記者注意。據老板陳深介紹,該店始創于1996年,位于深圳寶安,至今店面未遷,口味未改,始終堅持用新鮮食材和最佳口味服務顧客?!拔覀兊目腿褐饕抢辖址?,靠他們支持發展。上榜能讓更多新客認識我們,也希望能把這份傳統好味傳遞給更多人?!标惿钫f。
相比“好好味面家”的低調,“金稻園”則是深圳家喻戶曉的品牌。公司運營總監李紅娟表示,金稻園自2001年創立,扎根深圳已25年,“從最初三張臺、一鍋好粥贏得街坊口碑起,對食材的嚴格把關、對傳統工藝的堅持——生米現熬、現點現做——就深深烙印在品牌基因里”?!罢?0多年堅守這份初心,我們才從街邊大排檔發展成榜上有名。”李紅娟強調。
事實上,“城市特色商戶”在三省榜單中占比近55%。深圳好好味面家、廈門友生風味小吃等小店,憑借獨特地域風味成為“城市美食名片”。美團高級副總裁李樹斌指出,當市井小店從“本地私藏”變為“全國共享”,億萬食客的真實選擇正轉化為驅動消費擴容的強勁力量。
活動現場(陳霞昌 攝)
數字化串聯煙火氣 平臺政府共筑經濟“毛細血管”
必吃榜的實踐,揭示了中國經濟韌性的深層邏輯。面對市井小店長期存在的流量分散、數字化能力薄弱等困境,平臺依托“無人工提名、全用戶評價”機制,將散落的商業細胞高效串聯——在技術賦能下,小店通過線上平臺觸達全國客群,訂單處理效率提升40%,獲客成本降低35%。
活動現場,各級政府官員也高度肯定了榜單的價值。深圳市商務局副局長周明武表示,榜單讓深圳“科技之城”之外的“舌尖活力”得以彰顯;龍華區常委、副區長王殿甲則認為,盛典落地“生動體現了餐飲活力與文化底蘊的雙向賦能”。
從凌晨四點泡米熬粥的老店堅守,到億萬用戶指尖的真實評價匯聚,一份美食榜單勾勒的不僅是味蕾地圖,更是中國經濟韌性的生動微觀寫照。當街巷煙火通過數字化被看見、被分享,這些如“毛細血管”般的商業細胞,正匯聚成推動經濟前行的蓬勃動力,踐行著“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使命,也讓中國美食文化在升騰的煙火氣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