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起,中美同步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落實前期中美經貿高層會談的重要共識。出口鏈條已經出現新變化,美國客戶催發貨、上市公司補訂單成為主旋律。
短期內貿易量反彈成為普遍預期,同時以分散供應鏈風險為導向的產能出海也有望推升出口表現。
催發貨、補訂單
“有些客戶會要求出美國的訂單優先生產、優先出貨,有些客戶沒有調整出貨計劃。公司目前是生產旺季,訂單比較飽滿,各工廠均正常生產,保證按期交付。”華利集團董事會秘書方玲玲介紹。華利集團是Nike、Converse、Vans等國際品牌的運動鞋專業制造商,2024年全年公司銷售運動鞋2.23億雙。
以環境友好型除草劑為主要產品的先達股份預期關稅調整近期會對烯草酮銷售有一定促進作用。據了解,前期由于關稅問題,國內整體烯草酮廠家銷往美國市場量較小,已經導致美國市場烯草酮產品緊較為緊缺。
阿里國際站商家上海威邇達遮陽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林鋒,在5月12日當晚就接到價值超過百萬元的美國訂單。“美國客戶補單很急,希望一個月內完成生產,因為貨物海上運輸還需一個月,大家都想抓住90天的出貨窗口期。”丁林鋒透露。
深圳市麥祺佳家居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莉,正在忙著應對美國客戶催促出貨的要求。此前,不少美國客戶因關稅擔憂,雖然下單并支付30%定金,但是未讓王莉安排出貨,如今快速補齊尾款之后便催促出貨。“甚至有客戶要求部分貨物空運,這在以前很少見。”王莉說。
美線運價已經開始上漲。5月12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顯示,美西航線(基本港)指數為1455.31點,比上周上漲10.2%。克拉克森研究統計,2025年4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同比下降20%,其中集裝箱貿易方面4月跨太平洋東向航線上的貿易量同比下跌20%至30%。
中國制造需求依然強勁
作為產業規模大、配套能力強的制造強國,中國企業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品類優勢和速度優勢,在本輪關稅爭端前,分析普遍看好中國出口的韌性。如今回顧過去的一個多月關稅戰,不少中國企業均表示前期的加征關稅確實并未導致客戶流失,反而有增量訂單涌入。
方玲玲透露,公司目前沒有出現客戶因為關稅大幅取消、減少訂單的情況,大多數客戶還沒有與公司商討關稅成本問題。
銳明技術董事會秘書張炯也表示,從4月初至今,沒有一位客戶離公司而去,訂單數量未出現減少,事實上受關稅擾動影響,部分美國客戶在二季度加大下單量,加強了二季度業績的景氣度。
國際市場對中國產能的需求依然強勁,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搶出口”是業內的普遍預期。克拉克森研究認為,短期內,隨著此前“暫停”的部分貨物恢復發運,貿易量可能出現一定反彈。華泰證券團隊也認為,考慮所謂“對等關稅”在90天“豁免期”后的不確定性,“搶出口”有望在90天窗口期內延續。
阿里國際站方面表示,將會持續投入擴大美國買家規模,幫助中國商家抓住90天出貨窗口期,同時加速建設本地倉網,幫中國賣家接住接下來美國市場的采購增量。目前,阿里國際站已開啟海外現貨招商、美國專場定向營銷等,幫助商家快速提高美向訂單轉化,加速業績增長。
產能出海多元化
短期內,中國出口表現提升的牽引力或不止于向美國方向的商品出口,產能出海也值得關注。“面對當前美國關稅政策的反復,企業對長期不確定性的擔憂猶存,可能繼續分散供應鏈風險,而產能出海初期的設備和資本出海也會體現為出口。”華泰證券團隊分析道。
“在應對關稅挑戰的過程中,公司深刻地認識到,在不確定性日益增強的復雜國際環境中,靈活而有韌性的全球化布局的深遠意義。”張炯表示。
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均衡產能布局已經成為銳明技術的目標。在張炯看來,公司海外產能的布局,其服務范圍遠不止美國市場,更著眼于全球供應鏈的整合與客戶服務的優化。公司去年便在南美洲巴西等地進行了供應鏈調研,此外也在考慮東南亞其他地區、中東甚至美國本土的投產可能性。
“華利集團短期內不會對公司整體產能建設做大的改動,越南、印尼新工廠建設仍會保持既定節奏,具體的工廠投產節奏會根據訂單情況調節。”方玲玲介紹。今年華利集團在越南還有新的成品鞋工廠會投產,印尼生產基地預計將有6000萬雙以上的產能,目前印尼基地于2024年上半年開始投產,印尼工廠建設完畢還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
三柏碩在越南工廠的建設也正穩步推進。三柏碩總經理文珂表示,公司一方面將推進海外生產基地布局,作為海外接單窗口,以減少貿易壁壘和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將加強歐洲、亞洲等非美市場的客戶開發與維護,降低對北美市場的業務依賴。
(證券時報記者曹晨對本文亦有貢獻)
校對:??王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