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記者查閱Wind數據發現,從5月6日到5月15日,共計有85只、合計規模約1358億元的科創債(含科創票據)密集發行。
這些科創債及科創票據的發行主體涉及新材料、信息技術、金融(銀行和證券)、生物醫藥、電器設備等行業的國央企和民企,類型囊括一般中期票據、一般公司債、超短融債券、私募債、商業銀行債、證券公司債等。
從目前這85只科創債的發行數據上看,發行期限以中長期居多,超60只達到3年和5年期及以上。這說明有一批信用資質較好的科技企業獲得了新一批穩定中長期資金的支持。
而截至5月11日,已經發行完畢的科創債中,另一個特征也被凸顯——票面利率較低、認購倍數較高。
金融與科技產業,正經由科創債,被更加有效綁定。
票面利率低,認購倍數高
據券商中國記者粗略了解并匯總目前有據可查的信息,可以總結出目前不少科創債發行情況的一個特征——票面利率低且認購倍數高,這說明了債券主體及債項本身的信用資質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
近日相關案例包括但不限于:
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第一期)發行規模14億元,期限3年期,票面利率2%,創下長江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長期信用債票面利率新低,全場認購倍數達3.7倍;
上海新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行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規模2億元,票面利率2.37%,票面利率較其去年同期發行的同類型產品降低超過151BP;
東方證券表示其在上交所發行的10億元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全場認購倍數超8倍;
杭州銀行在銀行間發行的50億元科技創新債券,期限為3年,票面利率低至1.67%,認購倍數為4.47倍。
站在銀行支持科創企業的角度,間接融資有科創貸,直接融資有科創債。一名銀行人士告訴記者,此前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的政策意向發出,并稱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時,該行就已經開始充分溝通準備,完成了首期科技創新債券的發行簿記。
據記者了解,銀行支持科技企業,是從體制、機制、產品、服務多維度漸步創新的,不少銀行內部會考核人行口徑的科技貸款余額、以及科創板客戶,有的甚至這兩年開始會細化考核“獨角獸”等垂類頭部科創企業的覆蓋情況。
而之于券商,除了直接投資科創領域,有的券商將此次募集資金用于科創的做市承銷等業務。以招商證券為例,其在科創債募集說明書中表示,擬使用25億元的額度用于科技創新類債券、ETF及其他公募基金的做市及風險對沖服務業務,科技創新類證券承銷業務等。
更多的民企發行人、更創新的條款在路上
包括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前述銀行內部人士在內的受訪人士認為,雖然目前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主體中,科技型企業以高等級央國企和頭部民企為主,但未來會有更多成熟期、成長期民營科技型企業通過發行科技創新債券進行融資。
另外一個可以預期的是,會有越來越多的發行人創新債券條款設計,包括含權結構、發行繳款、還本付息等安排,這些都會更好匹配資金使用特點及融資需求。
事實上,這也是滬深北交易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通知(簡稱“通知”)明確的,通知支持發行人設置預期收益質押擔保、知識產權質押擔保、可轉換為股權、票面利率與科創企業成長或募投項目收益掛鉤、以募投項目收益現金流為主要償債來源等創新條款。這些創新條款將有助于提高債券投資價值和退出機制的靈活性,進而提高科技創新債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記者查閱并統計了自5月6日至5月15日發行的85只科創債,其中有37只設置了特殊條款,包括但不限于經營維持承諾、回售、調整票面利率、利息遞延權、持有人救濟、償債保障承諾、有條件贖回等。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