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界面新聞從CFM閃存市場獲悉,閃存價格呈現全面上漲態勢,部分產品漲幅逼近40%。其中,1Tb QLC 漲25.00%至12.50美元,1Tb TLC漲23.81%至13美元,512Gb TLC漲幅最高,達38.46%,漲至9美元,256Gb TLC 漲14.58%至5.50美元。
今日閃存價格走勢 圖片來源:CFM閃存市場
在昨日舉行的小米業績電話會上,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盧偉冰也談及存儲成本攀升問題。他指出,當前內存價格上漲是長周期行為,主要驅動力來自AI帶來的HBM需求激增,而非傳統的手機、筆記本行業周期波動。
面對這一行業趨勢,盧偉冰透露小米已提前布局,與合作伙伴簽訂了2026年全年供應協議,確保全年供應不受影響,并表示未來可能通過漲價和產品結構升級來緩解成本壓力。
閃存,作為一種非易失性存儲技術,在各類電子產品中廣泛應用,常見的如手機、電腦的存儲部件。與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常用于計算機內存,數據斷電后會丟失)不同,閃存即使在斷電后仍能保存數據。二者共同構成了當前主流半導體存儲器的主要部分,在全球存儲市場占據重要地位。
NAND閃存的核心是“存儲單元”(Cell),就像一個個可存放數據的“小盒子”。QLC和TLC的命名便源于每個“小盒子”能存放的“數據位數”。QLC每個存儲單元可存儲4位數據,主要用于大容量SSD(固態硬盤)、數據中心存儲設備等場景。而TLC每個存儲單元可存儲3位數據,是目前消費電子產品中最普及的閃存技術,常見于手機、筆記本電腦的SSD、U盤等。
圖片來源:CFM閃存市場
近期閃存價格大幅上漲,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在供給端,三星、SK海力士、鎧俠、美光等存儲行業巨頭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集體削減NAND(閃存的一種技術類型)供應量。有行業產能調整清單顯示,今年三到四季度,三星的NAND晶圓投入量同比減少15%,SK海力士直接砍了20%,鎧俠和美光也分別削減了12%和18%。
與此同時,為搶占AI存儲風口,各大巨頭紛紛將傳統TLC NAND產線改造為更適合AI數據中心的QLC工藝產線,這導致常規NAND產能進一步被擠壓,加劇了市場供應緊張局面。
而在需求端,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AI數據中心對存儲需求呈爆發式增長。單臺AI服務器的NAND用量是傳統服務器的3倍,這使得大容量SSD需求激增。科技公司為保障自身業務發展,開啟“恐慌性囤貨”模式,紛紛砸錢搶訂NAND配額。不少供應商明年的NAND供貨配額已被搶訂一空,進一步推動了價格上漲。
“四大類別的存儲產品都出現了缺貨漲價,在我30多年職業生涯里前所未見,這種情況令人頭疼。”存儲模組廠商威剛科技董事長陳立白在10月底的一場活動上這樣表示。
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調查顯示,2026年全球市場仍面臨不確定性,特別是存儲器步入強勁上行周期,導致整機成本上揚,并將迫使終端定價上調,進而沖擊消費市場。
摩根士丹利在研報中預測,存儲行業將開啟一個持續數年的“超級周期”,全球存儲市場規模有望在2027年邁向3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