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家庭結構變化與消費觀念的新轉變,“它”經濟已悄然成長為千億級消費的爆火新賽道。在第八屆進博會上,也首次設立了寵物主題展示區——“它博萌爪航站樓”。《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超過1.2億只,同比增長2.1%;消費市場規模達到3002億元,同比增長7.5%。
“它”經濟又稱寵物經濟,指包括但不限于狗、貓、魚類等寵物相關食品、醫療、設備等全產業鏈。其核心在于,寵物作為家庭成員、情感伴侶產生的情緒價值體現。這種關系的升級,催生了巨大且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它”經濟的火爆是社會變遷、情感需求轉變、商業創新以及資本鑄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情感替代是最核心的原因。隨著現代社會工作和生活的高壓強度提升,空巢老人和獨居青年也越來越多,情感真空狀況屢見不鮮。寵物的角色逐漸轉變成了“情感陪伴”,緩解其壓力并提供無條件的陪伴,給予了豐厚的情緒價值。
其次,寵物“擬人化”趨勢顯現。許多青年夫婦對于生育觀念的改變,把本身投注在小孩養育的成本轉移到了寵物身上。這種“擬人化”趨勢使得寵物享受的待遇幾乎與人類看齊,涌生了所謂的“人寵同源”概念,包括從食品、服裝到醫療、保險的全方位“擬人化”消費。
再者,寵物規模的壯大催生了其完整產業鏈?!扒楦匈惖馈钡木薮鬂摿?,吸引了大量投資資金涌入,眾多品牌和創新服務產業也隨投資而生。這就使得相關產業鏈條愈發完善和專業化,從上游的食品研發、中游的智能設備制造,到下游的醫療、殯葬等服務,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閉環。
最后,“它”經濟被認為是強抗周期性的行業。人們出于深厚的情感紐帶,他們極少會因為大環境不好而降低對寵物的基本生活標準。這種消費的“剛性”和“黏性”,使得“它”經濟賽道更具韌性和長期投資價值。
不過,任何行業的爆發式增長都不可避免地帶來一系列弊端,“它”經濟也不例外。第一,資本制造消費泡沫。養寵的初衷是陪伴與情感交流,但商家會通過不同的營銷手段制造消費需求,不斷將這種關系“符號化”,創造與銷售并非寵物真正需要的產品,比如溢價推銷一些“高檔”寵物營養劑,打著所謂的高端旗號進行攀比式寵物消費,偏離了養寵初衷;第二,公共空間的侵占與沖突。小區的綠地、公園、電梯等公共空間,成為了養寵與不養寵居民的矛盾爆發地,比如因不牽繩、不清理糞便、吠聲擾民等原因造成的沖突時有發生;第三,行業監管不規范。尤其是在寵物醫療、美容等服務領域,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和強有力的監管。從業人員資質參差不齊,服務質量水平高低不一,導致醫療事故、美容受傷等糾紛發生。
“它”經濟,本質上是將情感連接轉化為消費行為的“新表現”。這條賽道之所以能飛速增長,正源于其深厚的情感根基。它不僅僅是關于“養一只動物”,更是關于一種現代生活方式和情感消費的集中體現。當然,在享受寵物帶來的陪伴與快樂的同時,社會也需要共同努力:推動寵物立法與行業監管、提倡科學理性的養寵觀念、加強公眾的生命教育觀念,才能引導“它”經濟走向一個更健康、更可持續、對生命更負責任的未來。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