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港版攜程”的旅游體驗平臺客路旅行(Klook)日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開披露招股書。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在參與投資多年后終于迎來收獲時刻。但從經營上看,公司成立后從未實現盈利,同時在全球化擴張中,如何面對行業巨頭同樣是公司需要面對的問題。
成立10年未盈利
招股書顯示,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中國香港本地成長起來的為數不多的獨角獸企業。公司主要售賣目的地非標游玩產品,而攜程、Booking等OTA平臺主要售賣高度標準化的交通票務、酒店等;此外,Klook是少有的國際性的OTA,支持14種語言、40種貨幣和40多種支付工具。
截至2025年9月30日,該平臺提供31萬項旅游預訂服務,涵蓋全球約4200個目的地,包括景點門票、當地玩樂、交通票券、酒店及美食等。Klook在2024年的預訂量達5450萬次,在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一年內預訂量超6500萬次。招股書援引第三方報告稱,Klook是2024年亞太地區最大的泛區域體驗平臺。
事實上,相比攜程等提供標準化產品的平臺,Klook真正對標的是目的地非標游樂平臺,如歐洲的GetYourGuide,北美的TripAdvisor旗下的目的地玩樂平臺Viator,以及Airbnb的體驗頻道。這些平臺主要售賣景點門票、特色體驗活動、一日游、半日游產品。
例如,Klook平臺售賣的產品包括香港觀光巴士、日本東京塔門票、泰國按摩體驗、吳哥窟景點一日游、湄南河游船體驗、各地游樂園博物館門票、特色餐廳餐券等,還有各國鐵路通票、國際漫游SIM卡等出境自由行相關服務。
從財務上看,公司經營壓力不小,在成立10年后公司仍未實現盈利。在過去的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三個月,Klook的收入分別為1.29億美元、3.35億美元、4.17億美元和4.07億美元,相應的凈虧損分別為1.23億美元、1.42億美元、0.99億美元和1.41億美元。
但進入2025年,公司經營狀況有所好轉。在扣除金融、投資和股份支付等造成的虧損,經調整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在2025年第二、第三季度連續兩個季度為正,單季度約500萬美元。
多家知名機構參與投資
Klook三位聯合創始人通過EEB Capital Limited、Venus Alpha Holdings、ARK Trust(Hong Kong)等持有和控制公司901.7341萬股A類股票、1744.1395萬股B類股票,分別占總股數的7.0%、13.5%,合計持有和控制約20.5%的股權。
其中,EEB Capital Limited持有376.8155萬股A類股票、1610.8061萬股B類股票,分別占總股數的2.9%、12.4%,合計持有和控制約15.3%的股權。該機構由三位創始人林照圍持股41.7%、王志豪持股38.9%、熊小康持股19.4%。
除創始人外,多家知名投資機構也參與其中。自2014年成立以來,Klook已完成9輪融資,總額超10億美元,紅杉中國(HSG Venture)更是累計跟投6輪。
2014年,Klook獲天使投資人吳宵光領投的150萬美元種子輪;2015年10月,經緯創投領投500萬美元A輪;2017年進入擴張期,3月獲紅杉中國與經緯創投聯合領投的B輪融資;10月又斬獲高盛、紅杉中國等加持的6000萬美元C輪融資;2018至2019年D輪2億美元、D+輪2.25億美元融資相繼落地,軟銀愿景基金等巨頭入局推動其全球化布局。
2023年12月,Klook獲得亞洲多家金融機構2.1億美元融資,推動平臺加快國際化腳步。其中,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領投,泰國開泰銀行、日本大城銀行等東南亞金融機構跟投;2025年2月,維恩資本領投的1億美元融資,Klook方面稱,資金將用于深化AI技術的運用及推進數字化轉型。
截至上市前,紅杉中國(HSG)、經緯創投(MPC)、軟銀分別持15.5%、12.3%、11.1%的A類股。
責編:岳亞楠
校對:李凌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