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一則貴金屬業務調整引發市場關注。
11月3日上午,工商銀行發布關于暫停受理部分如意金積存業務申請的公告。這是在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黃金稅收新政?后,首家宣布調整積存金業務的商業銀行。
當日下午,建設銀行也發布公告稱,自2025年11月3日(含)起,暫停受理易存金業務實時買入、新增定投買入、實物金兌換等申請,存量客戶易存金定投計劃的執行、贖回以及銷戶不受影響;暫停個人黃金積存兌換實物貴金屬、賬戶黃金兌換實物貴金屬等申請,其他個人黃金積存業務不受影響。
“買金”暫停
工行官網發布的《關于暫停受理部分如意金積存業務申請的公告》顯示,“受宏觀政策影響,根據我行風險管理要求,自2025年11月3日起,我行暫停受理如意金積存業務的開戶、主動積存、新增定期積存計劃以及提取實物的申請,存量客戶處于有效期內的定期積存計劃的執行以及辦理贖回、銷戶不受影響。”

建設銀行當日下午也發了相關公告,暫停受理易存金等業務。
11月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明確了2025年1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黃金交易的稅收規則。
此次新政聚焦交易所場內交易增值稅優惠與實物交割環節管理,具體來看,會員單位或客戶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標準黃金時,賣出方銷售標準黃金可享受免征增值稅優惠。
有關實物交割環節,公告指出,后續將按“未發生實物交割出庫”和“發生實物交割出庫”進行區分:未發生實物交割出庫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稅;發生實物交割出庫的,區別標準黃金的投資性用途和非投資性用途,分別按規定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以及免征增值稅、買入方按照6%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政策。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訴記者,工行暫停部分如意金積存業務,可能是基于宏觀政策變化和銀行風險管理需要。一方面,11月1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黃金銷售增值稅的新規,銀行可能需要對業務、系統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稅務政策變化的要求。
“另一方面,近期受全球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影響,國際黃金價格出現大幅度波動,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他表示,銀行通過暫停部分業務,可提醒投資者合理控制持倉規模和倉位,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加強投資風險防范。此外,部分銀行曾多次暫停過貴金屬業務。一般而言,已經開戶的投資者正常交易不受影響。
博通咨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也表示,當前貴金屬市場調控更側重抑制非理性交易、防范價格波動傳導的系統性風險,暫停新開戶、主動積存等增量業務,是銀行配合規范市場秩序的常規操作。他表示,新政出爐后,后續應該會有更多銀行跟進調整。
黃金交易市場迎調整
新政出爐后,也可能為年初以來火爆的黃金交易市場按下“減速”鍵。
11月3日上午,多個社交平臺均出現貴金屬原材料服務商“融通金”從業者發布的通知:“黃金只做提純換料 ,暫停買賣。其他金屬不變正常,有寄過來的客戶現在通知客戶:‘買賣暫時停了,恢復時第一時間通知。’”
券商中國記者從華南地區一融通金從業者處確認了該消息屬實,該從業者表示,受新政影響,黃金交易將“先停兩天”,等待總部的進一步通知。
同時,多位深圳水貝黃金珠寶市場商家告訴記者,前述政策暫未影響水貝的交易規則,今日仍可買賣、回收黃金,后續將等待政策進一步明確。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指出,新政將對中小黃金商家構成結構性挑戰:“一是成本壓力,若無法享受交易所渠道的免稅優惠,需將增值稅成本轉嫁至終端價格,削弱價格競爭力;二是渠道劣勢,相比大型金融機構和交易所會員單位,中小商家難以低成本對接場內資源;三是合規壓力,新政對‘投資性’與‘非投資性’的界定要求商家建立更完善的銷售記錄和稅務管理體系。”
此次新政對普通消費者有何影響?
曾剛表示,普通消費者的決策邏輯可能會發生變化:“購買投資型金條時,普通消費者會更關注是否通過交易所渠道交易,通過交易所渠道購買的標準金條享受免稅優惠,成本優勢突出,這將推動投資者向場內標準化產品傾斜。而購買金飾等消費型黃金時,則需權衡渠道、品牌與價格的綜合因素。”
同時,普通投資者購買紙黃金、黃金ETF等賬戶黃金產品,曾剛表示,上述產品本身屬于金融投資范疇,稅收政策相對穩定,但場內黃金產品的成本優勢可能分流部分資金。在他看來,這種分化將促使消費者對黃金產品屬性有更清晰認知,渠道選擇的理性程度提升,最終推動“投資歸投資、消費歸消費”的市場格局形成。
排版:羅曉霞
校對:盤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