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A股午后止跌回升,三大股指尾盤悉數翻紅;港股亦走高,恒生指數一度漲超1%。
具體來看,滬指盤中震蕩上揚,午后發力拉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早盤一度大幅下探,尾盤止跌回升翻紅。截至收盤,滬指漲0.55%報3976.52點,深證成指漲0.19%報13404.06點,創業板指漲0.29%報3196.87點,科創50、北證50指數跌約1%,滬深北三市合計成交 21331億元,較此前一日減少2170億元。
場內超3500股飄紅,煤炭、石油板塊聯袂拉升,安泰集團、惠博普、洲際油氣等漲停,中國海油、中國石油漲超4%;銀行板塊上揚,招商銀行、建設銀行等漲逾2%;AI應用概念持續活躍,神州信息、三七互娛、吉視傳媒等漲停;海南自貿概念強勢,海南發展、海馬汽車、羅牛山等漲停;新型電池概念崛起,海目星、阿特斯等漲超10%;核電概念爆發,東方精工、浙富控股、海陸重工等漲停。此外,今日登陸北交所的丹娜生物大漲近500%突破100元大關,盤中一度漲超550%最高攀升至111.7元/股。
港股方面,友邦保險漲約6%,小鵬汽車、蔚來漲超4%,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石油股份漲逾3%;周大福跌近9%,藥明康德跌逾4%。
煤炭、石油股飆升
煤炭板塊盤中強勢拉升,截至收盤,安泰集團漲停,中煤能源、潞安環能漲約5%,陜西黑貓、晉控煤業等漲逾4%。

機構表示,當前動力煤和煉焦煤價格仍處于歷史低位,為反彈提供了空間。隨著供給端“查超產”政策推動產量收縮,以及需求端進入取暖旺季,煤炭供需基本面有望持續改善,兩類煤種價格均具備向上彈性。其中,動力煤有長協機制修復和“煤和火電企業盈利均分”的邏輯支撐;而煉焦煤因市場化程度更高,對供需變化更敏感,可能展現出更大的價格彈性。同時,多數煤企依然保持了高分紅的意愿,中報仍有6家上市煤企發布中期分紅方案。
石油板塊亦走高,惠博普、洲際油氣漲停,中國海油、中國石油漲超4%。
行業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油氣當量產量分別同比增長2.6%、2.2%、6.7%。“三桶油”將繼續加強增儲上產,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2025年油氣當量產量計劃分別增長1.6%、1.5%、5.9%;加快中下游煉化業務轉型,煉油板塊推進低成本“油轉化”、高價值“油轉特”,銷售板塊積極向“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化工業務穩步提升高附加值產品比例。
此外,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近年來加快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藍海新材料、鎮海煉化下游新材料項目加速推進,采用新技術和工藝進行生產的新裝置有望持續強化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煉化板塊競爭力。光大證券表示,當前“反內卷”政策進入具體行業深度治理階段,石化行業“反內卷”有望進一步落實,200萬噸及以下煉油產能有望加速出清,使得煉油總規模較大、單廠煉能較高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持續受益。
核電概念爆發
核電概念盤中大幅走高,截至收盤,航天智裝20%漲停,國瑞科技漲超12%,中核科技、東方精工、蘭石重裝、浙富控股、海陸重工等均漲停。

消息面上,11月1日,中國科學院對外證實,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牽頭打造的2兆瓦液態燃料釷基熔鹽實驗堆,近期成功完成釷鈾核燃料的首次轉換。據悉,這一成果不僅填補了國際空白——首次獲取釷元素進入熔鹽堆運行后的實驗數據,更讓該堆成為當前全球唯一在運行且實現釷燃料入堆的熔鹽堆,為熔鹽堆核能系統利用釷資源的技術可行性,提供了關鍵初步驗證。
據悉,作為我國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技術的核心代表,釷基熔鹽堆的安全特性尤為突出。不同于多數核反應堆需在高壓環境下運行,它全程在常壓狀態下工作,從根本上消除了高壓爆炸的風險。更值得關注的是,核裂變技術雖已實現商業化成熟應用,但核燃料供應短缺問題日益緊迫。我國擁有位居世界前列的釷資源儲量,且通過釷鈾循環技術可生成鈾-233,進而通過核裂變釋放巨大能量。由此,釷基熔鹽堆成為契合我國資源稟賦的核能發展優選方向。
AI應用概念活躍
AI應用概念盤中再度活躍,截至收盤,福石控股漲超13%,星環科技漲近12%,神州信息、三七互娛、吉視傳媒、天下秀、歡瑞世紀等漲停。

據中國新聞出版廣播報和巨量引擎數據,2025年上半年漫劇上線超3000部作品,供給復合增速83%,流水增長12倍。全年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200億元,相關企業數量高速增長,預計將突破數十萬家。大部分漫劇都用AI制作,最起碼起到輔助作用。機構表示,AI漫劇供需雙驅動產業高增長,建議關注AI底層技術持續迭新下,AI應用創新落地進度。平臺方持續投入創新內容形態,優質內容供給增加有望帶來產業鏈交易機會。同時,建議重視團播等新業態推動傳統產業模式升級中的高成長機遇。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