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2日,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歐佩克+”)召開線上會議,決定自12月起小幅提高原油產量,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內的8個成員國將在12月每日增產原油13.7萬桶,增幅與10月和11月一致。
“歐佩克+”還宣布,將在2026年第一季度暫停進一步增產,以應對市場波動和季節性需求變化。其在聲明中表示,歐佩克+仍在有序推進此前設定的減產退出路徑,同時對未來增產保持謹慎態度。暫停進一步增產的主要考慮是“季節性因素及市場平衡需要”,并重申其對全球經濟前景及市場基本面的積極判斷。

布倫特歷史原油價格(美元/桶)
本輪決定出臺之際,國際原油市場剛經歷了一個高度波動的月份。受供應增加及宏觀經濟前景不確定等因素影響,油價在10月一度接近五年來的低點。而近期美國針對俄羅斯兩家大型石油公司的新制裁一度推高油價。
制裁消息公布后,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短暫上漲約5美元,但投資者普遍預期俄羅斯原油出口將通過替代渠道重新分配,漲勢未能持續。截至10月底,布倫特原油每桶報約65美元;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約61美元,年內累計跌幅約15%。
“‘歐佩克+’確實在‘眨眼’,但這是一次有計劃的‘眨眼’。”能源咨詢機構Rystad Energy地緣政治分析主管豪爾赫·萊昂(Jorge León)表示,“‘歐佩克+’意在通過暫緩增產維護價格穩定,強化成員國團結,并為評估制裁對俄羅斯供應鏈的影響留出空間。”
本次增產符合市場普遍預期。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在會議前已釋放出不反對小幅增產的信號,顯示其希望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維持政策協調,避免市場誤讀。
自2023年起,“歐佩克+”實施了一系列減產措施以穩定油價。首輪減產規模約為每日165萬桶,隨后部分成員國又自愿額外減產每日220萬桶。后者已提前一年完全解除,而前者的退出正在循序推進。
業內人士指出,歐佩克的策略正逐步從“穩價優先”轉向“穩價與份額兼顧”。一方面,歐佩克希望鞏固價格底線;另一方面,也在尋求奪回因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巴西和圭亞那等新興產油國崛起而流失的市場份額。同時,強化對部分超產成員的約束,保持整體紀律性。
但這一策略也引發了對供應過剩的擔憂。國際能源署(IEA)在10月報告中預計,本季度全球原油供應將平均每日過剩約370萬桶。摩根大通的分析亦給出相近估算,為每日約360萬桶。
“歐佩克+”計劃于11月30日再次召開部長級會議,屆時包括沙特阿拉伯、俄羅斯、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哈薩克斯坦、阿爾及利亞及阿曼在內的八個主要產油國將重新評估市場供需狀況及2026年產量安排。
市場分析認為,隨著北半球冬季取暖需求上升以及對俄制裁影響逐步顯現,未來數月油價波動性仍將維持在高位。“歐佩克+”如何在“價格底線”與“市場份額”之間取得平衡,將直接影響2026年全球油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