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募基金三季報發布完畢,主動權益基金的調倉動向備受矚目。
作為國內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主動權益基金在大類資產配置、行業布局、組合管理等方面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資金偏好。 三季度由于銀行板塊獲利豐厚,基金大幅減倉了該板塊,基金的“含銀量”已經降至五年低位。
目前市場的共識在于,由于此前紅利板塊獲利豐厚,基金已經從此前的紅利板塊切換彈性更足的科技板塊,不過由于業績扎實,仍繼續看好銀行的配置價值。

權益倉位大幅提高
2025年三季度,市場在政策持續發力與產業趨勢逐漸明晰的雙重驅動下,風險偏好顯著回升。主動權益基金果斷加倉,股票資產市值環比大增6176.11億元,占凈值比提升1.44個百分點至87.41%;其中,A股“吸金”勢頭較猛,主動權益基金持有A股的倉位環比增長1.48%。
與此同時,低利率大背景下,主動權益基金持有債券與現金的比例分別下降0.63%和0.55%,顯示出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們正在將更多彈藥投向權益資產,積極把握結構性機會。
根據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主動權益基金的配置十分積極,A股方面,三季度基金對TMT板塊整體進行增配,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與有色金屬行業增持幅度同樣居前,減持則主要集中于消費、金融地產與制造板塊;港股方面,受益于創新藥行情延續的醫療保健業再度獲得明顯增持,減持主要集中于電訊業和金融業。
整體來看,三季度主動權益基金的市值與成長風格偏好呈現同步抬升,價值風格則呈現明顯回落,盈利風格相對持平;持股集中度呈現明顯提升,或意味著市場觀點更趨一致。
重倉榜單也發生了更迭,A股方面,基金重倉持股市值居前的股票中,除貴州茅臺外均獲得不同程度環比增持,但多數來源于其股票自身亮眼漲幅,僅工業富聯即使剔除出漲幅,依然呈現明顯增配趨勢;港股方面,持股市值居前的股票中,阿里巴巴-W與中芯國際獲得明顯增配。
富國創新科技混合基金經理羅擎表示,目前仍然看好AI的中長期前景,行業在持續積極演進,包括近期OPENAI和芯片的行業巨頭的深度資本綁定、Sora2的驚艷表現等,但也必須注意到,三季度的大漲之后,很多相關公司的股價已經對基本面有了較為充分的反映,投資性價比較前期有所下滑。因此基金經理將在持續關注算力產業鏈的基礎上,積極關注半導體、AI應用、新能源電子、核聚變等行業,努力挖掘新的行業和企業經營拐點,尋找新的投資機會。
機構獲利減持銀行保險
三季度,機構減持比較兇狠的板塊是金融,其中銀行首當其沖。銀河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主動型基金對銀行低配比例擴大,重倉比例降至近五年低位:三季度銀行板塊低配比例為8.38%,環比擴大0.53個百分點。
細分板塊來看,城商行由超配轉為低配0.36%,其他銀行低配比例均有擴大,其中,國有行擴大3.52個百分點至9.96%。主動型基金對銀行持倉總市值為300.98億元,環比-52.63%;持倉占比為1.81%,環比下降3.03個百分點,為2020年以來倉位最低、降幅最大水平;倉位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4,環比下降7位。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倉位分別為0.23%、0.59%、0.81%、0.18%,環比均下降,其中城商行降幅最大(-1.45個百分點)。7月以來,銀行集中分紅期基本結束,疊加市場風格切換,資金風險偏好提升,更多流向電子、通信等科技成長板塊。
2025年三季度,主動型基金重倉持股總市值排名前5的銀行分別為招商銀行、寧波銀行、成都銀行、杭州銀行、江蘇銀行,重倉基金持倉占比分別為0.43%、0.22%、0.18%、0.15%、0.12%,環比均出現下降;其中寧波銀行、成都銀行排名上升。僅瑞豐銀行、西安銀行、無錫銀行獲微幅加倉;招商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被減倉幅度較大,倉位分別降低0.67個百分點、0.42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
北上資金也流出銀行板塊:三季度,北上資金流入銀行總市值1736億元,環比-31.66%;持倉占比6.73%,環比-4.39個百分點,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4,環比下降2位。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持倉占比分別為1.57%、3.43%、1.5%、0.22%,環比均下降。前五大重倉股分別為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持倉占比合計3.38%。僅寧波銀行、民生銀行、成都銀行獲凈買入,規模分別為8.45、1.72、1.69億元;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凈流出較多,規模分別為107.85、100.38、67.13億元。
銀河證券分析師張一緯表示,三季度市場風格切換,資金整體流出銀行板塊。近期關稅不確定性催生防御性配置需求,紅利價值再受青睞。十五五規劃出臺推動銀行業轉型,關注變革進展及基本面修復機會。結合多維增量資金加速銀行估值重塑,繼續看好銀行板塊配置價值,維持推薦評級。
除了銀行之外,保險也出現減持。東吳證券數據顯示: 截至三季度末,保險板塊持倉為0.78%,較二季度末下降0.32個百分點。公司方面,從持股數量上看,平安、國壽有所增持,分別增持501萬股、320萬股,其他公司則減持,人保、太保減持較多,分別減持5906萬股、2391萬股;從持倉比例上看,除國壽外均較Q2有所下降,太保、平安、人保和新華分別下降0.13個百分點、0.11個百分點、0.05個百分點和0.04個百分點,國壽則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