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大眾汽車集團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營收為803.05億歐元,同比增長2.3%;凈虧損10.72億歐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15.58億歐元),同比下降約168.8%,這也是近五年來大眾汽車的首次季度虧損;營業虧損12.99億歐元,上年同期營業利潤為28.33億歐元,同比由盈轉虧。
今年三季度,大眾汽車集團汽車交付量為219.9萬輛,同比增長1%。今年前三季度,大眾汽車集團累計銷量為651.8萬輛,同比增長1.8%。
大眾汽車集團2024年凈利潤達到了1029.2億元(約合124億歐元),賺錢能力僅次于豐田汽車,居全球車企第二位。
據悉,大眾汽車集團今年三季度盈利能力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受美國汽車關稅、保時捷戰略重組、電動化轉型等因素影響。
今年前三季度,大眾汽車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61.5%至34億歐元。大眾汽車首席財務官阿諾·安特利茨(Arno Antlitz)表示,與上年同期相比,業績明顯走弱主要是受低利潤率的電動車產量增加,以及合計75億歐元的額外負擔影響,其中包括美國進口關稅、旗下品牌保時捷的產品戰略調整和相關商譽及企業價值減記等。
若剔除相關費用,大眾集團前三季度利潤率為5.4%,而含費用的利潤率為負1.6%。安特利茨稱,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該水平“總體尚可”。此外,美國關稅上調以及由此帶來的銷量下滑,預計全年將對大眾汽車集團造成最高50億歐元的壓力,其負面影響仍將持續。
作為超豪華品牌,保時捷曾是大眾汽車的“利潤奶牛”。但今年三季度,保時捷遭遇自上市以來的首次季度虧損。2025年前三季度,保時捷因戰略重組產生的額外支出高達27億歐元。其中,保時捷內部裁員、取消獨立的電池領域業務投資,帶來了10億歐元的額外支出。而今年9月份,保時捷宣布調整電動化戰略,放緩電動化進程,將推出更多燃油和插混車型。
大眾汽車正面臨電動化轉型挑戰,此前設定了2026年節省100億歐元的成本削減計劃,并設定營業利潤率達到6.5%的目標。
大眾汽車方面預計,今年營業利潤率將在2%至3%之間,營收預計將與去年水平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