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化債取得實質性進展。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21家出險房企債務重組、重整獲批及完成,化債總規模約合1.2萬億元。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些企業總有息負債規模接近2萬億元,債務重組及重整獲批,將極大減輕上述企業在短期內公開債務償還壓力,使得企業得以進入安全期。出險房企通過多種方式削債,改善資產負債表,將加速房地產行業整體風險出清進程。”
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份,境內及境外債重組均完成的企業有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創中國”)、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旭輝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輝集團”)等房企;完成境外債重組的企業有中梁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房企。境外債重組獲批的企業有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兆業”)、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等。除此之外,A股方面,近幾年,已有新華聯文化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金科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房企完成重整。
出險房企在重組過程中,主要通過債轉股、以資抵債、全額長展期等方式降低債務負擔,優化資產負債表,為長期恢復經營創造條件。以龍光集團有限公司為例,其境內債重組方案采用現金要約收購、債轉股、以資抵債和全額長展期等方式;境外債則結合現金支付、可轉債、資產信托及展期等手段。
“從已披露的削債比例來看,多數企業境外債重組削減幅度超過50%,部分甚至達到70%。融創中國境外債經過第二次重組實現全額削減,境內債重組削減比例超過50%;旭輝集團、佳兆業等企業海外債重組后的削債比例亦超過50%,顯著降低了實際債務壓力。”劉水稱。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出險房企的集中化債,標志著行業風險正加快出清,修復信號正從個別房企向更廣范圍擴散,不僅為企業緩解了流動性壓力,也有助于行業信用環境的持續修復。”
在債務重組后,多數出險房企加快保交樓進程,同時將戰略重心轉向輕資產業務,包括代建、物業管理、資產管理等領域。
業內分析認為,出險房企長期積累的成熟開發和運營管理經驗仍具價值,將其遷移至存量資產管理和輕資產業務,是應對行業周期、盤活存量資源的合理路徑。隨著行業重心從增量開發向存量運營轉移,物業管理、資產管理等輕資產業務未來成長空間廣闊。
“輕資產業務的發展,將成為出險企業走出困局的重要支點。”嚴躍進表示,在風險出清階段,企業比拼的不再是資金規模,而是運營效率與服務能力。代建、物業、資產管理等輕資產業務能夠幫助房企形成穩定現金流,進而重建市場信用。
整體來看,出險房企在完成債務重組和交付后,將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升運營效率、發展輕資產業務,實現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隨著更多企業進入債務安全期,房地產市場整體風險將進一步釋放,有助于行業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