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儲”相關消息擾動光伏市場。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有光伏企業負責人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17家龍頭企業基本都簽字了,正在搭建聯合體,爭取年內完成。”
對此,市場人士認為,這個聯合體大概率是之前市場多次傳言的光伏產業巨頭聯合收儲、減產。
從盤面來看,多晶硅期貨似乎已對該消息“免疫”,并未如此前一樣出現較大的價格波動。截至昨日收盤,多晶硅期貨主力合約PS2601報54950元/噸,下跌0.15%。
“10月以來,關于平臺公司成立的相關消息多次傳出,但多晶硅上游企業并沒有因此而挺價,下游企業也沒有積極采購。不過,多晶硅期貨價格還是計價了這類消息。”弘則研究分析師劉藝羨告訴記者。
劉藝羨進一步表示,多晶硅期貨計價這類消息的邏輯取決于其絕對價格。在上述消息傳出前,多晶硅期貨的絕對價格已漲至53000元/噸上方,高于目前的現貨價格,因此市場對此消息的反應較為有限。
“期貨價格波動的核心是基于現貨市場基本面,若相關政策不能驅動現貨價格上漲,期貨盤面升水結構產生的套保壓力反而會抑制期貨價格上漲。”劉藝羨說。
上述消息進一步強化了行業對“收儲”落地的信心。國信期貨分析師李祥英表示,光伏行業的產能“收儲”一直是支撐多晶硅價格的重要因素,上述消息進一步確認了行業“收儲”的真實性,強化了市場預期。在“收儲”落地前,相關政策預期仍會給多晶硅期貨價格帶來較強支撐。
不過,中信建投期貨分析師劉佳奇認為,短期來看,上述消息雖能提振市場情緒,但對多晶硅價格的影響有限,后市仍需關注“反內卷”政策的相關動態。中信建投期貨團隊預測,如果17家光伏龍頭企業的“收儲”工作進展順利,多晶硅承債式收購或將使被收購方出清43萬~48萬噸產能。在類似自律框架安排下,基金平臺公司成員會主動出清約100萬噸產能,最終實現140萬噸以上的產能出清,留下約200萬噸產能。
據了解,當前多晶硅市場仍處于供需錯配的格局。供應方面,據PVinfolink數據,2025年9月,全球多晶硅產量為13.18萬噸,月度排產量重新攀升至13萬噸上方,預計10月全球排產量為13.34萬噸,環比將小幅增加。需求方面,自“5·31”搶裝潮后,光伏新增裝機量開始下降,6月至9月光伏新增裝機量在10GW/月附近波動。數據顯示,9月光伏新增裝機量為9.66GW,環比增加31.40%,同比則減少53.75%。庫存方面,截至10月30日,多晶硅期現總庫存為30.103萬噸。
“盡管當前多晶硅市場供應壓力較大,但我對行業11月減產預期持樂觀態度。”劉佳奇表示,在枯水期到來之際,多晶硅西南頭部企業或將明顯地降低負荷,從而帶動行業總體產能下降。
至于四季度多晶硅需求,國貿期貨研究院院長助理、有色金屬首席分析師方富強認為,考慮到集中式光伏項目的搶裝預期,預計多晶硅需求或環比增長,但絕對值或將小于上半年。
李祥英告訴記者,當前,終端組件需求依然低迷,但短期內中間環節的硅片、電池片等排產量較高。
但是,李祥英透露,根據行業協會配額要求,11月下游排產量可能會有所下降,后期多晶硅可能進入供需“雙減”的局面,多晶硅庫存是否繼續累積主要取決于企業的開工率。
劉佳奇補充道,預計11月多晶硅供應減量或將大于需求減量,屆時供需有望實現平衡。
展望后市,李祥英認為,雖然當前多晶硅基本面偏弱,但考慮到行業結構特性以及“收儲”的影響,短期內多晶硅價格或仍偏強震蕩。
不過,劉佳奇提醒,雖然多晶硅價格存在走強預期,但目前多晶硅需求仍偏弱,產業鏈需求負反饋壓力仍在,現貨價格上漲動能有限,因此多晶硅期貨價格走強的“窗口期”不長,未來需警惕價格回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