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場大反攻,恒生指數領跑全球主要指數。與此同時,港股獲公募大舉增持,涉及可選消費、信息技術、醫療保健等領域,騰訊控股、阿里巴巴-W、中芯國際、小米集團-W等成為陸港通基金重倉股。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港股科技股的結構性行情有望延續,AI、半導體、云計算等子行業將保持增長勢頭。關注互聯網、人工智能、醫藥、消費等細分行業。
港股基金大舉加倉
Wind數據顯示,在3000多只陸港通基金(只統計初始份額)中含“港”字的主動權益基金超150只,這些都是“高純度”以港股為投資方向的基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這些基金的港股平均倉位為65%,和二季度末基本持平,處于中性偏上位置。其中,八成以上港股倉位的基金占比近五成。
今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場強勢反攻,恒生指數累計漲幅超33%,領跑全球主要指數,AI、創新藥板塊輪番演繹。
與此同時,不少基金經理在三季度不同程度加大了對港股的投資力度。比如,張弘管理的華泰柏瑞港股通醫療精選A,港股倉位由今年二季度末的72.65%提升至今年三季度末的94.50%,環比增長超21個百分點。
天弘港股通精選A、中航恒宇港股通價值優選A、南方港股醫藥行業A等多只港股主題基金港股倉位均有超10個百分點增長,截至三季度末,這些基金的港股倉位均在90%~97%不等。
按照持有市值統計,截至三季度末,被陸港通基金重倉的前十大港股分別為騰訊控股、阿里巴巴-W、中芯國際、小米集團-W、信達生物、美團-W、快手-W、康方生物、三生制藥、泡泡瑪特,涵蓋可選消費、信息技術、醫療保健等領域。其中,僅泡泡瑪特遭陸港通基金減持。

按照持股變動情況排序,截至三季度末,加倉幅度最大的前十只港股為商湯-W、阿里健康、中國生物制藥、石藥集團、協鑫科技、中國金茂、國泰君安國際、中國銀河、阿里巴巴-W、現代牧業,涉及信息技術、日常消費、醫療保健、房地產、金融等領域。

未來港股科技股的結構性行情有望延續,關注AI、半導體、云計算等子行業
從最新披露的三季報來看,不少港股主題基金三季度重點布局了港股市場中的互聯網、人工智能、醫藥、消費等細分行業。
中歐豐泰港股通基金經理羅佳明在三季報中表示,以AI為代表的科技板塊已顯現局部泡沫,但從產業周期視角判斷,相關領域在未來一年仍有望受益于資本集聚與人才涌入,進而驅動技術迭代與商業化落地,泡沫化過程或仍對產業發展形成短期助推。另一方面,長期深耕海外市場的優質中國企業估值仍受壓制。這類公司歷經多年全球化淬煉,在組織架構、渠道建設、品牌出海與產品迭代方面已構建起顯著競爭力。
前海開源滬港深非周期基金經理崔宸龍在三季報中表示,整體投資思路依然會聚焦于具有全球競爭力和中國競爭力的企業,包括部分在A股市場未上市而不能購買的標的,以充分發揮港股市場的獨有優勢。他重點布局了港股市場中的互聯網、人工智能、醫藥、消費等細分行業。三季度基于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大了相關公司的配置比例,同時也會保持對全市場其他投資機會的跟蹤。
長城港股通價值精選多策略基金經理曲少杰表示,未來,港股科技股的結構性行情有望延續,AI、半導體、云計算等子行業將保持增長勢頭。持續關注并重點投資于中國科技互聯網行業,隨著中國進入科技創新周期該板塊爆發出強勁增長動力,互聯網、新能源汽車、游戲、修圖、智能穿戴、廣告制作、音樂、智能駕駛、手機、社交等細分板塊都開始與AI融合,開拓出AI帶來的第二增長曲線,重新打開巨大的增長空間。
此外,他持續看好中國的新興消費潛力。科技互聯網板塊的主要增長動力同樣來源于年輕人群體消費方式的轉變,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智能穿戴、游戲、音樂等都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更新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