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了“十五五”時期的宏偉藍圖。值得注意的是,會議提出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大北農三十二年來始終將“強農報國”融入血脈,將以深厚的技術積淀與前瞻的戰略視野,啟航“十五五”,書寫農業科技新答卷。
在“十五五”的全局性戰略布局中,農業的地位非同一般。它不僅是經濟社會穩定的“壓艙石”,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要實現宏大的國家戰略,離不開千萬市場主體的具體實踐。大北農的發展歷程,正是一家中國企業將國家戰略轉化為企業行動,將科技力量注入產業實踐的生動寫照。
企業實踐:大北農的科技創新之路
自成立以來,大北農就將科技部所倡導的“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刻進了企業基因。這份遠見,既源于對農業規律的深刻理解,也來自“強農報國”的初心堅守。
近年來,大北農的玉米、大豆新品種相繼獲得國內生物安全證書,并成功取得南美地區的種植許可。這意味著,中國人自主培育的“種子芯片”不僅能夠服務本土,更開始登上國際舞臺。
到現在,大北農專注于生物技術、玉米、水稻、大豆、經作種業、創種基因等六大板塊,構建起涵蓋50家公司的業務體系。它不僅承擔國家大豆、玉米、水稻等主糧的育種攻關任務,旗下北京金色農華等三家企業還入選了國家種業陣型。
另外,其種業也已遍布全國26個省,181個市/區/縣。2024年,其銷售的玉米、水稻、大豆種子總量達5352.6萬公斤,共可覆蓋農田超4000萬畝(不含經濟作物),服務農戶75萬人次。
公司有超過2600人的研發隊伍(占員工總數16%以上),以及2024年7.34億元的研發投入(占營收2.55%)。持續的投入也讓大北農獲得了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包括一個特等獎、一個一等獎、四個二等獎。
農業科技的創新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絕非靠一家企業單打獨斗能夠完成。大北農則推出了平臺化、系統性的創新打法。
首先,在創新模式上,大北農構建了清晰的“532”戰略與“2+4+X”矩陣?!?32”指企業成果中自主創新、企科融合與孵化融合分別占50%、30%和20%,明確了開放合作的科學配比?!?+4+X”則系統部署了其創新力量,并依托1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4個部級重點實驗室、8個省級平臺及7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所組成的強大平臺體系作為支撐。
其次,在路徑實現上,大北農踐行“自主研發、技術引進與產學研合作”三條路徑。
前沿科技的源頭在實驗室,而市場應用在企業。通過設立大北農科技獎、與30余所高校及300多家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大北農本身成為了一個“超級連接器”,讓象牙塔里的智慧能夠順暢地流向產業一線,避免了閉門造車的風險,也精準契合國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路徑。
技術研發出來后,關鍵在于如何轉化和落地,打通從實驗室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大北農的答案是全鏈條布局與品牌化運營,其標志性產物就是“大有谷”。這不僅是一個商業平臺,更是連接科技創新與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橋梁。據大北農董事長邵根伙博士介紹,“大有”源自易經,象征著光明與喜悅;“谷”代表著豐收,這個品牌目標是成為全球優質食品平臺。
通過提供更安全、更營養、更美味的食品,“大有谷”將前沿的農業科技成果,最終轉化為千家萬戶餐桌上的幸福體驗。
“十五五”浪潮下的雙輪驅動戰略
從2025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只剩下兩個五年規劃。“十五五”這五年,是承前啟后、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對于中國農業而言更是如此。
要順利走好這一路徑,需要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的協同配合。也需要像大北農這樣的企業,扮演好技術創新“出題人”和“答題人”、成果轉化“應用者”和“推廣者”的關鍵角色。
面向這場時代大考,大北農決心以“新質+新智”雙引擎,以生物育種和生物制造為雙輪,驅動現代農業加速駛向高產、優質、綠色、低碳的未來。
在生物育種方面,大北農在南美實施的“種出豆進”計劃,已升級為“技出糧進”戰略,展現出其全球化視野與能力。同時,企業還將聚焦玉米、大豆、水稻、生豬等關鍵品類,引進全球種質資源,運用生物工程育種技術,研發抗蟲、耐除草劑、高產、高品質的重大新品種。
生物制造方面,大北農的戰略布局也緊密對接國家頂層設計。其牽頭建設的綠色生物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北京化工大學與清華大學,聚焦“元件設計—合成體系—集成優化”三大任務方向,旨在支撐國家糧食安全與“雙碳”重大戰略需求。
正如大北農總裁宋維平博士所言:“這也是我們生物學領域唯一由一家民營企業牽頭的全國重點實驗室?!边@一獨特地位,不僅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于民營企業的信任與期望,更彰顯了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使命擔當。
雙輪驅動,意味著既要抓住當前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也要布局決定長遠競爭力的未來產業。這體現了一家成熟企業的戰略定力與前瞻眼光。由此看來,大北農以“2035年實現全球第一農業科技企業”為愿景,早已超越了企業自身的商業邊界。它是在國家戰略的宏偉藍圖里,找到了自己的坐標,并將企業發展動能注入時代洪流。大北農的答卷證明,唯有將企業命運融入國家宏圖,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挺立潮頭。(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