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時期,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明確了。
10月28日下午,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發布,提出要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具體而言,《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開發、融資、銷售等基礎制度。
另外,還要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滿足城鎮工薪群體和各類困難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給。
除此之外,“十五五”時期,也要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實施房屋品質提升工程和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此次在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內容中,最先表述的是“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未來工作方向得到明確。“十四五”時期房地產發展出現了深度調整,也迫切需要新的發展模式來做支撐。所以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是對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最有力支持。
嚴躍進向界面新聞表示,此次比較清晰提及三項制度完善,即開發、融資和銷售,也就意味著圍繞商品房尤其是商品住宅落實制度完善和優化,是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核心內容,其對于系統梳理房地產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具有積極作用,在防范化解商品房各環節的風險同時,真正促進高質量住房的發展模式,且更有利于促進住房消費的釋放。
對于此次提出的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滿足城鎮工薪群體和各類困難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嚴躍進表示,這說明保障房的供給工作依然是重點。首先,各地要重視“十五五”階段的房地產發展工作;其次,保障房發展要以“供給”作為重要抓手,體現出在供給層面要進一步做好產品的供應和商業模式的優化。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告訴界面新聞,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前提是要有大量的房子,所以現在很多地方進行收儲做保障房,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當前的供需不平衡問題,以及減少庫存風險。“這點可以解決很多現實問題。”
嚴躍進指出,包括改善性住房供給要立足因城施策這一點,也是此類住房產品供給中比較清晰提及“差異化”的思路。
“這要求各地要根據市場需求來因地制宜推進產品的供給,真正促進產品和市場有非常好的對接,體現改善性住房產品經濟合理、品質提升的導向。”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也認為,近幾年,隨著各地打造高品質住宅,改善型住房供給明顯增加,同時改善型需求群體潛力大,但現實需求可能受收入、就業、賣舊買新節奏、預期等影響很大。
“現在,新房去化周期也在拉長。因此需要因城施策,供給量大的片區要結構性地收縮,需求潛力大的,要通過以需定供來釋放。”李宇嘉指出。
“好房子”是今年房地產行業的關鍵詞,從本次“十五五”《建議》可看出,也將是接下來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今年3月,“好房子”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6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扎實有力推進“好房子”建設。此次“十五五”《建議》再次強調,要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實施房屋品質提升工程和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
盧文曦向界面新聞分析,此次再提出“好房子”,是對“好房子”方向的疏導,引導行業對“好房子”正確理解。好房子的建設不應該一味地追求大面積,開發商也不必絞盡腦汁去“偷面積”,真正的好房子有很多含義,要安全、舒適、綠色、智慧,并不是得房率高的就是好房子。
對于實施房屋品質提升工程和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嚴躍進告訴界面新聞,“雙提升”實際上涉及存量房和“房后”兩個內容,其中存量房領域要持續提升品質,2025年已積極開展,比如老舊小區電梯更換工作等。
與此同時,“十五五”時期,還要在“房后”領域持續做好系列工作。嚴躍進認為,現在各個物業小區要持續從物業服務提升的角度落實工作,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都應有更高品質的小區服務提升導向,尤其是要解決一些新的物業問題,如“外賣小哥進小區難”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建議》將“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作為單獨一句進行表述,也顯示出房屋安全的重要性。
嚴躍進指出,“十四五”階段房屋安全的事件包括:燃氣管道爆炸、電瓶車自燃等事件,也包括海景房小區遭遇臺風、部分小區出現洪澇等問題。因此,“十五五”做好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既與房屋市場面臨存量房的時代有關,也和持續做好民生工作有關,各地要重視此項工作,并和“好房子”等工作進行有力對接。
據界面新聞了解,本次《建議》還提出,要完善促進消費制度機制,清理汽車、住房等消費不合理限制性措施,建立健全適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的管理辦法,落實帶薪錯峰休假。
在嚴躍進看來,將住房方面的消費不合理限制性措施列為重要工作方向,具有非常清晰的含義。首先,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各地要重新研究下目前在運行和實施的政策,對于限制性的措施,不是要減少,而是要清理。
“這也就意味著一些城市的限制性政策要有非常清晰的退出表,真正讓住房消費具有非常好的空間。”
此外,要對一些隱含的限制性措施進行清理。比如很多地方公積金的使用仍有限制,即不能“出城”,影響公積金的跨區域使用。這也是一種不合理的隱性限制,各地要對此類限制進行清理。
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衛告訴界面新聞,從以往經驗來看,明年一季度作為“十五五”的開局,要實現“開門紅”,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因此明年一季度出臺重大樓市政策的概率會更高,或者至少放在12月底,這樣效果將在明年一季度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