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國人大網公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2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上作《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
對于下一步工作,潘功勝表示,將落實落細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執行好各項已出臺貨幣政策措施,持續釋放政策效能,研究儲備新的政策舉措。
談金融工作成效:全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談及金融工作主要進展及成效,潘功勝指出,在存量貨幣政策效果持續釋放的基礎上,2025年以來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5月份推出新的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貨幣政策的執行和傳導進一步強化,流動性保持充裕,金融總量合理增長,社會融資成本處于歷史低位,為提振金融市場信心、改善社會預期、應對外部沖擊、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發揮了積極作用。金融市場頂住高強度外部沖擊考驗,預期明顯改善、信心大幅提升。
2025年4月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蕩,我國金融市場受到高強度沖擊。潘功勝指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打好政策“組合拳”,探索豐富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貨幣政策工具,拓展貨幣政策作用空間,發揮中央匯金公司“類平準基金”作用,全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潘功勝還表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質效進一步提升。2025年9月末,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經濟產業貸款同比分別增長11.8%、22.9%、11.2%、58.2%、12.9%,均明顯高于全部貸款增速。超600家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約1.4萬億元。
談對外開放:CIPS主渠道作用日益凸顯
在金融對外開放方面,潘功勝指出,多渠道、廣覆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基本建成。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主渠道作用日益凸顯,商業銀行行內跨境支付系統有效補充,非銀行支付機構跨境零售支付網絡遍布全球,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持續運營。
同時,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序擴大。人民幣成為我國第一大跨境收付幣種、全球前三大貿易融資貨幣和支付貨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的權重位列第三。規范和便利金融數據跨境流動。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完善滬深港通、債券通、互換通機制。
在國際金融合作方面,把金融對外交流合作作為國家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推進多雙邊貨幣金融合作,建立中歐央行行長會晤機制,做好中歐、中英、中巴(西)等金融工作組工作。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海中心試運行、清邁倡議多邊化下新設以人民幣等出資的快速融資工具。
談未來工作:研究儲備新的政策舉措
對于下一步工作,潘功勝表示,將落實落細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執行好各項已出臺貨幣政策措施,持續釋放政策效能,研究儲備新的政策舉措。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保持匯率彈性,強化預期引導,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突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重點方向,著力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加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繼續聚焦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重點方向,強化財政、貨幣、產業等政策協同聯動,管好用好現有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健全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持續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健全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不斷拓展宏觀審慎管理的覆蓋范圍。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科技板”。?
推進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穩步推進金融服務業和金融市場制度型開放,促進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穩慎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全面提升人民幣計價、支付、投融資、儲備等國際貨幣功能。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強化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測和評估。繼續做好金融支持融資平臺化債工作,支持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繼續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