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蘇的蘋果人人夸”。新疆的這句俗語顯示了阿克蘇蘋果的知名度。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冰糖心”阿克蘇蘋果已經成為新疆的一張閃亮名片。
“冰糖心”的主產區在阿克蘇紅旗坡片區。前些年,紅旗坡蘋果產業一直受困于冰雹災害,因地處航空管制區,傳統防雹作業模式在這里行不通。
2023年以來,阿克蘇地區開啟了航空管制區防雹網試點項目建設,資金由保險公司投入60%、果農自擔40%。果農看到防冰雹、降損失的實實在在收益,保險公司也實現風險減量、助力產業穩定的經濟社會效益。
“一畝地挽回1萬多塊錢的收入”
“建了(防雹)網之后,我們一畝地挽回了1萬多塊錢的收入。”阿克蘇豐慶園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民超談到去年7月遭遇冰雹災害時說,覆蓋280畝果林的防雹網帶來了切實收益。
2024年7月2日、7月6日,紅旗坡片區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冰雹自然災害。杜民超的蘋果林得益于防雹網覆蓋,基本沒有受到損失。“周邊果園沒有網的,有的絕收了,一畝地損失上萬元。”杜民超說。
據介紹,阿克蘇紅旗坡地處航空管制區,常規的防雹作業受限,防雹網是更加適合當地的防雹方式。

(阿克蘇紅旗坡豐慶園合作社示范園內,架設在“冰糖心”蘋果林上的防雹網。劉敬元/攝)
所謂防雹網即預防冰雹災害的一張張實體網,由鋼架支起來尼龍網,從上方罩住蘋果林。網面為屋脊型雙斜面,可以使冰雹自動滑落,同時不會造成積雪壓網。
“建一次網等于一畝地增加約7000塊錢的成本,相當于把一年的收入都投入進去了,這對我們農戶來說好像是不可逾越的門檻一樣。”杜民超說,以前對建防雹網很猶豫,2023年有了一個轉折契機。
2023年的變化在于,人保財險阿克蘇分公司會同地區氣象局、紅旗坡集團共同調研論證,在阿克蘇地委、行署的支持推動下,啟動了航空管制區防雹網試點建設項目。該試點規劃期為5年,每年建設約500畝防雹網,總預算投資1660萬元,其中人保財險阿克蘇分公司投資60%,果農自投40%。
這樣,果農建網的自掏成本顯著下降。杜民超的果林在2023年第一批試點建網,成為該項目的重要受益者。“看到我們這樣做得到收益了,周邊的農戶都開始主動建網。”杜民超說。
帶動果農更加重視“防災”
在紅旗坡農牧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姚仕林看來,防雹網項目的關鍵成效在于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果農改變觀念。
“紅旗坡區域種植蘋果面積18.89萬畝,蘋果產業現在是紅旗坡群眾增收致富的一個支柱產業,阿克蘇蘋果也是新疆的一張林果業的金名片。”姚仕林介紹,阿克蘇“冰糖心”蘋果核心產區就在紅旗坡,這里有得天獨厚的光熱水土資源,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沙土含有一些特殊的微量元素,使得蘋果口感不錯。
姚仕林表示,如何去保障蘋果產業的發展,是紅旗坡農牧業公司持續考慮的問題,其中一個重點問題是如何在蘋果種植過程中防災減災。
紅旗坡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邊緣,地勢北高南低,獨特的地理位置也讓這片區域自然災害頻發。“每年6月以后,最怕的就是冰雹,這里冰雹非常頻繁。”
蘋果受冰雹影響很大。姚仕林介紹,原來樹上的好的蘋果,表面光滑、個頭兒大、有賣相而且值錢。但是遇到冰雹后,即使不被打爛、只被冰雹打上幾個疤點,蘋果品質也會直接下降,從特級果落到整賣品。“原來8~10塊錢一公斤,可能就賣2塊錢一公斤,一個天一個地的差距。”
他表示,林果業本身是回報周期較長、投入相對高的產業。以防雹網來說,手動模式的建設成本大約是一畝地6500~7000元,智能模式的建設成本更高。“果農在運營過程中,對投入有時下不了決心。”
2023年開始試點防雹網項目以來,當年就見到效果,加上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很多果農積極建設防雹網。防雹網建設面積快速增長,現在已經超3萬畝地。
保險風險減量、護航產業穩定
在防雹網試點項目中,人保財險阿克蘇分公司投入60%建設資金,5年累計投入約1000萬元。這筆投入的賬如何算?
人保財險阿克蘇分公司相關人士表示,該公司連續5年的穩定投入,首先是有效解決單個果農投入不足的難題,撬動防雹網這一物理屏障快速落地。
同時,防雹網建成后減災效益凸顯。據介紹,在2024年7月特大冰雹災害中,紅旗坡片區近10萬畝蘋果林受災受損嚴重,經濟損失預計達2億余元。而防雹網覆蓋的果園顯著降低經濟損失,據初步估算,挽回經濟損失至少在1000余萬元。
“有了防雹網以后,我們果農現在就不再受冰雹災害的影響,可以實現‘旱澇保收’的效果。”姚仕林表示,這有助于阿克蘇蘋果產業的發展,“人保財險為果園搭建了一套防護體系,為我們蘋果產業保駕護航,使得這些林果企業比沒有人保這套體系保障之前,能夠走得更遠。”
“氣象+保險”助力農業防雹減損
阿克蘇地區是新疆農業大區,棉花種植面積750萬畝,產量穩居全疆第一;林果業種植面積超400萬畝,占全疆四分之一。防雹網屬于“物理防災”方式,對于阿克蘇地區來說,全部靠“網罩”來防冰雹災害既不經濟也不現實。
“冰雹天氣是影響阿克蘇地區的最主要災害之一。”阿克蘇地區氣象局副局長羅繼介紹,在氣候變化背景下,近十年來阿克蘇地區平均每年發生冰雹災害的次數達28.5次,次數最多年份達到44次,平均每年雹災造成的經濟損失達3億元以上,個別年份將近5億元。
在阿克蘇地區,近年冰雹防災減災和風險減量更多依靠“保險+氣象”聯防聯控合作工作機制。主要手段是人工影響天氣,即通過人工技術手段對冰雹災害進行干預和防御。
人保財險阿克蘇地區分公司總經理趙普泰介紹,該公司加大防災資金投入,2021~2024年累計投入農業防災減損資金1.4億元,用于支持地區氣象局購置人影防雹設施。同時與氣象局聯動,根據歷史冰雹災害數據對全地區防雹增雨資源進行集中、統一調度和使用,將防雹增雨作業資源向冰雹多發縣市的冰雹多發區域傾斜。
阿克蘇地區氣象局數據統計顯示,2022~2024年,該地區預警冰雹災害性天氣過程213天,防雹部門開展防雹增雨作業641縣(次),累計作業火箭彈3.8萬余枚、高炮彈5.4萬發。相關作業有效將冰雹天氣轉化為軟雹或暴雨天氣過程,降低了冰雹災害給棉花、林果等作物帶來的經濟損失。
據介紹,預估近3年“氣象+保險”機制累計減少直接經濟損失3.9億元,助力人保財險阿克蘇分公司減少農險直接賠款支出3億元。
排版:劉珺宇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