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電源以逆變器起家,連續10年霸占“榜一”,但近年出貨量增幅明顯低于全球整體水平,2024年市占率只比華為高0.4個百分點,2025年或被拉下王座。
儲能系統是陽光電源如今的最大亮點。2025年上半年,其儲能系統出貨量增加1.5倍,全年市占率有望超過特斯拉,拿下全球第一。高營收增速疊加高毛利率,使儲能超過逆變器成為公司最大收入和利潤來源。在與寧德時代等上游電芯廠商的博弈中,陽光電源話語權提升。
逆變壓陣,儲能業務爆發,新業務試水,陽光電源在二級市場亦一路狂飆,2025年以來股價大漲129%。其上市至今,股價累計漲幅超過48倍,居光伏行業第一。其最新市值3400億元,為安徽省內市值最高,創始人曹仁賢穩居安徽首富之位。
來源:新財富雜志(ID:xcfplus)
作者:鮑有斌
周期波動帶來的劇烈調整下,光伏行業遭遇一輪又一輪洗禮,城頭變換大王旗。
組件龍頭隆基綠能(601012)曾在2021年11月市值飆升至5000億元以上,成為全球光伏“市值王”。因國內光伏周期影響,2024年5月,其被美國光伏企業第一太陽能(FSLR.O)取而代之。
如今,陽光電源(300274)以超過3400億元市值,超過隆基綠能和第一太陽能,坐上全球光伏“市值一哥”的寶座。
2025年10月初,陽光電源向港交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請,中金香港為保薦人及整體協調人,中信里昂證券為聯合整體協調人。若發行5%股份,亦可使其成為安徽省有史以來最大一單IPO。
高毛利的海外市場收入占陽光電源總收入超過一半,本次港股募資后,其將繼續加碼全球市場,鞏固全球一哥地位。
01
逆周期成長:光伏“市值王”,上市后大漲48倍
2022年是光伏行業的高光時刻,頭部企業大賺,排名前十的企業斬獲882億元凈利潤,占申萬光伏設備板塊70余家企業凈利潤總和的76%,其中,陽光電源盈利35.9億元,位列第七。
隨著產能趨于過剩,光伏全行業2023年進入下行周期,企業凈利潤下滑,2024年來到業績谷底:2022年位列凈利潤TOP10的光伏企業,2024年合計虧損253億元,其中只有3家盈利,唯一增長的是陽光電源,其凈利潤逾110億元,大增兩倍多(表1)。

TOP10企業的市值蒸發更是慘烈。2025年10月24日和2022年12月末31日相比,9家企業市值跌幅都超過30%以上,腰斬的有6家企業,只有陽光能源,市值大漲一倍多,加冕光伏“市值王”。
圖1:以上市后股價累計漲幅(后復權)計,陽光電源領跑光伏設備企業

數據來源:《新財富》雜志根據Wind整理
光伏板塊亦是牛股集中地。至2025年10月24日,光伏設備概念股上市后的股價平均漲幅為408%,隆基綠能、通威股份等8只股票漲幅超過10倍,陽光電源以4844%一馬當先,成為行業最大漲幅企業。
安徽省在A股和H股上市的企業共計200余家,晶合集成(688249)和奇瑞汽車(09973.HK)IPO時分別募資100億元、84億元,分列兩地市場的IPO募資額第一名。如今,安徽省最大IPO紀錄有望被打破。
至2025年10月24日,陽光電源總市值約3400億元,亦是安徽上市企業市值第一名。如果其港股上市時增發5%股份,按照最新市值,募資或輕松超過百億元,從而超過晶合集成,成為安徽省上市企業最大規模的IPO。
陽光電源當上“市值王”,并成功穿越又一個光伏周期,得益于儲能和海外業務的大幅成長。
02
逆變器“霸榜”10年,2024年出貨量增幅明顯低于全球整體
陽光電源成立于1997年,這也是光伏行業發展初期。起初,其生產傳統能源產品,如不間斷電源和應急電源。2003年,其自主研發出國內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千瓦光伏并網逆變器,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
逆變器是光伏發電系統中的關鍵設備之一,其作用是將太陽能電池發出的直流電,轉化為符合電網電能要求的交流電。2004年,陽光電源砍掉傳統電源業務,專注于光伏逆變器。
21世紀初,全球光伏產業幾乎是一片空白,中國政府鼓勵光伏發展,出臺各項政策,推動企業快速成長。陽光電源也乘風而起。2008年,其逆變器成功應用在北京奧運賽場鳥巢,一時聲名鵲起,收入爆發式增長。
2011年11月,陽光電源在創業板上市,發行市值約55億元,募資13.7億元,進入發展新階段。
光伏逆變器是陽光電源發家的業務,也是其主要收入來源,這一賽道一直處在高速發展期。
全球光伏逆變器出貨量從2020年的177GW增長到2024年的584 GW,年復合增長率達34.8%。
在光伏新增裝機容量與存量電站替換需求的共同推動下,2024年至2030年,逆變器出貨量年復合增長率為14.6%,預計2030年達到1325GW,其中替換需求將達到總出貨量的11%。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以2024年出貨量計,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出貨量(147GW)在全球的市占率約為25.2%,自2015年以來持續領先全球10年。截至2025年6月末,其伏逆變器累計裝機量超過595GW,產品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4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出貨量前五大廠商都是國內企業,其出貨量合計約373GW,市占率接近2/3。陽光電源和華為穩居第一梯隊,合計出貨量剛好占全球一半(表2)。

華為從2010年底開始布局光伏,2013年推出逆變器產品,是陽光電源在該賽道的最主要對手。2024年,華為出貨量占比為24.8%,只比陽光電源少0.4個百分點,二者堪稱這一領域的兩名超級選手。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出貨量為130GW,2024年出貨量147GW,同比增長13%,和全球出貨量29%的增速相比要少16個百分點,大大跑輸行業整體成長性。如果華為快馬加鞭,或在2025年超越陽光電源,成為全球逆變器新老大。
古瑞瓦特、錦浪科技(300763)、上能電氣(300827)都處在第二梯隊,出貨量市占率差距較小,廝殺激烈,但又難以躋身第一梯隊。
2024年前,光伏逆變器等電力轉換設備產品收入,一直是陽光電源的最大收入來源,但占比從上市時的超過90%持續走低,2024年,逆變器等為其貢獻收入291億元,占比降至37.4%(表3)。

綜合來看,陽光電源的收入結構不斷發生變化。2023年,儲能系統收入占比達32.1%,超過新能源投資開發。2025年上半年,儲能系統完成178億元收入,超過光伏逆變器等產品153億元收入,一舉成為最大創收板塊。
03
儲能成最強增長引擎,市占率有望超過特斯拉
儲能系統將光電、風電等進行存儲,是“源網荷儲”一體化電力系統的重要構成部分。其中,鋰電儲能系統(ESS)是當前最主流的儲能技術路線之一,廣泛應用于電力調峰、系統調頻、可再生能源并網、構網型儲能、表后側用戶儲能以及應急備用電源等多種場景。
隨著全球各國利好政策頻出、光儲聯合經濟性提升、電氣化程度逐步加深以及技術突破,2020年至2024年,全球鋰電儲能系統新增裝機量由11.5GWh激增至187GWh,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0%;2024年至2030年預計年復合增長率為30.4%,2030年新增裝機量將達到922GWh。
中國是全球鋰電儲能系統新增裝機量最大的消化區域,2024年占比達到54.3%,2030年有所下滑,至51%,依舊超過半壁江山。亞太區(不包括中國)增長更快,裝機量占比將從2024年8.3%提高到11.6%。
2024年,全球鋰電儲能系統新增裝機量約236GWh,以源網側為主,占比超過78%,戶用、工商業和離網合計占比為22%。至2030年,源網側需求依舊獨大,超過687 GWh,占比為74.6%,戶用增加至119GWh,占比為12.9%,超過工商業(90GWh)和離網端(26GWh)之和。
與光伏逆變器的競爭格局類似,全球鋰電儲能系統也呈現出“兩超多強”格局。特斯拉以13.3%的出貨量占有率位列第一,陽光電源市占率11.9%,與其差距有1.4個百分點。第三至第五名合計占18.2%,前五名的市場集中度為43.3%,比逆變器要低。
2025年上半年,陽光電源的儲能系統出貨量為19.5GWh。市場研究機構InfoLink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球儲能系統出貨排名顯示,陽光電源已超過特斯拉,躍居全球第一。
陽光電源是中國最早涉足儲能領域的企業之一,2006年就布局儲能技術,2016年設立陽光儲能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儲能系統解決方案。2020年后,“雙碳”目標與強制配儲推動儲能行業進入發展高峰,其構網型儲能技術普遍應用于大型儲能電站、工商業儲能電站、戶用儲能電站,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
2024年以來,陽光電源接連斬獲沙特7.8GWh、拉美880MWh及法國800MWh等多個大型儲能項目,其中,沙特項目為全球迄今規模最大的儲能訂單。其與英國FidraEnergy簽訂的4.4GWh項目,亦刷新歐洲儲能訂單紀錄。
2022年至2024年,陽光電源的儲能系統出貨量從7.7GWh,迅猛增加至28GWh,2025年上半年增加至19.5GWh,同比增長150%,累計出貨量超過70GWh。
2024年,其儲能系統收入達到250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32.1%。2025年上半年,其儲能系統實現收入178億元,同比增長128%,遠遠高于逆變器等產品的收入增幅(16.8%),收入金額也首次超過逆變器,占總收入的41%,比逆變器收入占比多5.7個百分點。
一般而言,儲能下半年發貨量可能高于上半年,預計2025全年,其儲能發貨量將超過40GWh,甚至有望達到50GWh,相關收入占比亦會繼續提升,這也將帶動陽光電源在全球儲能市場市占率繼續提升。
儲能系統的盈利能力同樣亮眼。
2023年,陽光電源的儲能和逆變器業務的毛利率幾乎并駕齊驅;2024年,儲能業務毛利率提升至36.7%,超過逆變器,毛利潤亦超過逆變器,實現“雙超”;2025年上半年,儲能毛利率繼續提升至39.9%,毛利潤達到71.1億元,占公司全部毛利潤的比例接近一半。
04
與寧德時代等電芯廠商博弈產業話語權
陽光電源儲能系統的毛利率逐步提升,和上游核心部件電芯的價格走低息息相關。
2022年,國內磷酸鐵鋰電芯平均價格為0.85元/Wh,為階段性高點;2023年、2024年,電芯價格分別降低至0.67元/Wh、0.38元/Wh,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降低至0.29元/Wh,相當于2022年平均價格的1/3。此消彼長,陽光電源的儲能系統毛利率從2022年的21.3%,一路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9.9%,幾乎增加一倍。
陽光電源三大業務中,新能源開發投資的毛利率一直不足20%,不過,在儲能系統高營收和高毛利率的帶動下,公司的綜合毛利率也穩步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2.9%(表4)。

儲能業務成為陽光電源業績增加的主要推動力。
2025年上半年,陽光電源的收入增長41%,增量為124億元,儲能業務的收入增量大約為100億元,貢獻度為81%;逆變器業務收入增量為22億元,貢獻度為18%。毛利潤(含存貨減值損失5.8億元)增量貢獻度方面,儲能業務為91%,逆變器為12.6%。
儲能系統增長迅猛,這讓陽光電源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得到提升,這可以從其前五大供應商的變化中略見端倪。
電芯是儲能系統的核心部件,處在產業鏈上游。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陽光電源的最大供應商一直是電芯廠商。其中,2022年至2024年都是供應商A。根據招股書描述,供應商A應該是寧德時代。
2022年,寧德時代和陽光電源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不斷深化在電芯、儲能變流器等儲能系統產品創新及全球應用領域的合作。合作蜜月期的2022年,寧德時代向陽光電源供應電芯金額近50億元,成為最大供應商。
寧德時代手握儲能上游的核心部件電芯,占據市場重要地位。據寧德時代2024年年報披露,其儲能電池系統(電芯、電池柜、儲能集裝箱以及交流側系統等)當年銷量為93GWh,全球市占率為36.5%,比第二名多23.3個百分點,連續4年位列第一。
與此同時,陽光電源也曾是寧德時代的供應商,但銷售金額一直不超過0.6%,未能躋身前五大客戶。雙方在儲能系統的銷售中,也有直接競爭關系。
值得關注的是,陽光電源在電芯采購中,加大了與欣旺達(300207)、億緯鋰能(300014)、中創新航(03931.HK)等國內二線廠商的合作力度,從而降低了對寧德時代的倚重。
2022年至2024年,陽光電源向寧德時代采購的電芯金額分別為49.6億元、25.5億元、42.3億元,2025年上半年則降至11.9億元。相比之下,其對最大供應商的電芯采購金額則達到34.7億元,是第二名寧德時代的3倍左右。
2022年,陽光電源從寧德時代采購的金額占比為13.6%,2025年上半年降低至5.1%。電芯分散采購策略,打破寧德時代一家獨大局面,有助于陽光電源壓價,間接提升了毛利率。
05
新能源開發投資毛利率走低,積極布局制氫和AIDC
光伏逆變器、儲能系統外,新能源投資開發業務一度成為陽光能源收入的第二大板塊,其覆蓋地面電站、工商業電站、戶用電站、風電場、儲能電站等各類場景,主要采用開發、建設及移交(“DBT”)業務模式運營,完成開發電站后將其移交予客戶。
2022年至2024年,其在全球開發的光伏電站和風電場累計從31GW增加到54GW,兩年增加23GW或74%。
采購電站和風電場的客戶多以央國企為主,2022年至2024年,陽光電源五大客戶主要是來自新能源投資開發業務,其中,在2024年前五大客戶中,除了第四大客戶采購逆變器和儲能系統外,其他4家客戶合計采購新能源投資開發業務金額為133億元,占該板塊收入的比例為62%,顯示這一領域客戶較為集中,其貢獻的收入占陽光能源總收入的15%。
2025年上半年,陽光電源新能源投資開發累計57GW,即新增加3GW,大約是2024年新增量14GW的21%。前五大客戶中,有三大客戶總部位于海外,全部采購了儲能系統,合計貢獻逾55億元,占該板塊收入的1/3左右(表5)。

2023年,其新能源投資開發業務收入247億元,占總收入的34.3%,比逆變器等只少5個百分點;2024年占比減少到27%,淪為“老三”;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下滑至19.3%。
這或許和新能源投資開發掙的是“辛苦錢”有關。其毛利率一直低于20%,在三大主營業務中最低,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為18.1%,比2024年全年的19.4%減少1.3個百分點。且其收入規模也呈現下滑趨勢,2024年同比減少15%,2025年上半年再減6.2%。
除了逆變器、儲能和新能源投資開發三大板塊,新能源電站發電、智慧能源運維服務、水面光伏系統及充電設備等組成的其他業務,因毛利率較高,也是有力的補充。
2024年,其他業務營收26.4億元,同比增長34%,大大跑贏陽光電源的整體收入增幅(8%)。2025年其他業務收入繼續增長74%,規模超過19億元,接近2023年全年,占總收入的比重提升到4.4%。
2022年,其他業務毛利率一度超過42%,2024年、2025年上半年和儲能業務不相上下,都超過逆變器。2024年、2025年上半年,其他業務實現毛利潤9.6億元、7.6億元,雖然規模遠遠低于三大業務,卻也足夠抵消了當期的存貨減值損失(6.9億元、5.8億元)。
當前,陽光電源業務已經覆蓋“光風儲電氫”五大賽道,除了三大主營業務,還有風電變流及傳動產品、新能源汽車電控電源及充電、智慧能源運維服務及水面光伏系統等。
2024年,其制氫設備簽約市占率行業領先,截至2025年6月末,最新產能為3GW。新能源汽車電控及電源產品已累計交付超270萬臺,充電設備已批量銷往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陽光電源還在AI時代的“新基建”——AIDC(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領域發力,于2025年5月設立子公司合肥陽光源智科技有限公司,開展AIDC電源業務。突圍路徑也逐漸清晰,依托其在光儲領域積累的電力電子技術,將電芯、PCS(變流器)、EMS(能源管理系統)的“三電融合”能力遷移至AI電源賽道,有望在2026年發布新產品。
如果制氫和AIDC占據先發優勢,有可能成為陽光電源利潤新的增長點。
06
海外市場高收入高毛利,港股募資深化全球布局
2008年以來,光伏行業至少經歷了四次周期,每次周期均有大量企業倒閉,也有企業經過淬煉,實力更強。陽光電源是穿越多個周期的典型樣本,從未遭遇虧損。
至2025年6月末,陽光電源有貨幣資金199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79億元,合計278億元,足夠覆蓋短期借款(53億元)和到期的非流動負債(5.6億元)。其應付款359億元,和應收款342億元(票據)基本持平。
在重資產的光伏行業,其負債率也算中規中矩,當前資產負債率為61.3%,和高峰期約68%相比明顯減少。
整體來看,陽光電源對資金的需求不那么急迫。其港股IPO,應旨在深化全球化戰略。
招股書顯示,陽光電源在中國和海外均有產能布局。截至2025年6月末,其在國內的光伏逆變器和儲能設計產能分別為119GW和28GWh,海外的光伏逆變器產能為50GW,在海外設立超過20家分支機構和60多家代表處,海外員工人數超過2000人。
多年深耕的海外市場,收入占比顯著提升。2022年至2024年,其來自海外的收入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47.5%、46.2%、46.7%。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收入達254億元,占整體收入的58%,首次超過了中國市場營收。
圖2:陽光電源海外市場毛利率一直高于中國內地市場

數據來源:《新財富》雜志根據Wind數據整理
尤為關鍵的是,海外市場的毛利率一直較高,2020年、2023年至2024年大約是中國內地市場的兩倍(圖2)。2024年,海外市場為其貢獻146億元毛利潤,比內地市場86億元的毛利潤多60億元;占比約63%,比收入占比多16個百分點。
陽光電源此次港股募資,主要用于新一代光伏與儲能產品的研發投入,建設及升級研發中心,還計劃在海外建造多個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逆變設備及儲能產品,保障訂單及時供應與交付,強化海外市場競爭力。
07
創始人曹仁賢,從大學老師到安徽首富
1968年,曹仁賢出身于浙江杭州,18歲考入合肥工業大學,1990年獲電氣自動化學士學位,之后在該校繼續攻讀自動化專業碩士學位。1993年完成研究生學業后,曹仁賢選擇留校任教,專注研究可再生能源發電。迄今,在公司上下,“曹老師”仍是員工對其常用的稱呼。
1997年11月,合肥陽光電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50萬元。曹仁賢的岳父蘇士林、岳母熊艷芳和連襟劉方三人代持股份。創業資金全是自籌,也保證了曹仁賢對公司始終保持穩固的控制權。
2011年,陽光電源登陸創業板,曹仁賢持股比例約為39%。上市后,陽光電源只發債券融資5億元,增發募資63億元,對股權稀釋有限。
陽光電源通過港股上市打開新融資通道,加大國際化進程,曹仁賢更多資本布局也在路上。
2023年12月,陽光電源宣布擬分拆新能源電站開發投資平臺——陽光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陽光新能源”)上市,并開啟上市輔導。
據企查查信息,陽光新能源2024年3月完成A輪和A+輪融資,合計募資8.5億元,工銀投資、建銀投資、富浙基金、中安資本入場,估值190億元。
不過,其分拆上市遲遲未有新動靜。在2024年12月,陽光新能源溢價一倍,以24元/股總代價4.5億元,收購泰禾智能(603656)原實控人股份,并受讓投票權,實現控股。曹仁賢此舉或意在將陽光新能源注入泰禾智能,實現曲線上市。
2025年6月,泰禾智能公告稱,擬以現金收購陽光新能源所持有的安徽陽光優儲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金額不超過5000萬元,向新能源業務跨界布局。
公告次日,泰禾智能大漲8%,但沒有封住漲停,投資者還在等大菜“上桌”。泰禾智能是AI視覺識別的智能化裝備和服務公司,亦契合陽光能源在AIDC發力之舉。
陽光電源在2022年、2023年、2025年實施三次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總股份數量2935萬股。2025年,陽光電源股價大漲,至10月24日漲幅為129%,股價為165元/股。其董事副總裁趙為持股991萬股,身家超過16億元,多位高管持股超過50萬股,身家超過8000萬元。
2025年6月末,曹仁賢直接持股30.46%,其配偶蘇蕾持股0.18%,合計持股30.64%,還通過持股平臺合肥匯卓持有少量權益。按照陽光能源3400億元市值測算,曹仁賢家族持股市值超過千億元,穩居安徽首富之位。港股二次上市,能否帶動其身家進一步躍升?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資訊和信息,僅為作者個人觀點表達或對于具體事件的陳述,不構成推薦及投資建議,不代表本社觀點。投資者應自行承擔據此進行投資所產生的風險及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