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2%,為去年8月份以來各月累計最高增速;較1—8月份加快2.3個百分點,呈現加快恢復態勢。這一表現是量、價和利潤率同時改善的結果,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兩大行業作用明顯,不同規模類型企業利潤均有改善。
單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連續兩月同比增長超20%
數據顯示,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2%,較1—8月份加快2.3個百分點,呈現加快恢復態勢。從單月表現看,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1.6%,較8月份加快1.2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利潤加快恢復是量、價和利潤率共同作用的結果。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首席統計師于衛寧介紹,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較1—8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營業收入增長2.7%,較8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營業收入當月增速連續兩個月加快,為企業盈利持續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對記者表示,除了營收同比增長提速,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繼續減少,反映出在政策端繼續發力、需求端持續改善的背景下,工業品銷售有所改善。
從營收利潤率來看,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49%,同比提高0.85個百分點,已連續兩個月提高。龐溟表示,與8月份利潤率相比大致保持穩定,且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繼續環比減少,表明企業在成本控制和產品結構優化方面繼續取得積極進展。
此外,工業產品出廠單月價格降幅持續收窄也為工業企業利潤恢復提供有利條件。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走出‘穩步回升、結構優化’的復蘇曲線,整體盈利韌性顯著增強。”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記者表示,央行定向降準釋放流動性,企業用電成本、融資成本同步下降,盈利空間進一步打開。
兩大行業對利潤恢復貢獻突出
裝備制造業對工業企業利潤恢復發揮著“壓艙石”的作用。于衛寧指出,1—9月份裝備制造業部分行業實現利潤的較快增長,對工業企業利潤恢復形成有力支撐。
據介紹,1—9月份,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9.4%,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4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長25.6%,拉動當月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0.5個百分點。從行業看,1—9月份,裝備制造業的8個行業利潤全部實現增長。
高技術制造業成為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于衛寧指出,1—9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8.7%,較1—8月份加快2.7個百分點,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6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兩位數增長,增速達26.8%,拉動當月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6.1個百分點。
從行業看,1—9月份,在航空航天產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利潤增長11.3%;智能化、自動化領域創新持續推進,帶動智能消費設備制造、電子器件制造、電子工業專用設備制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81.6%、39.7%、25.5%;精密儀器制造高質量發展效果顯現,光學儀器制造、專用儀器儀表制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45.2%、17.5%。
陳靂認為,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兩大行業成為9月單月利潤大幅改善的核心引擎,凸顯新質生產力對工業盈利的支撐作用。
不同規模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均實現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行業的利潤增長面和回升面,還是不同規模類型企業利潤情況也都有改善。
數據顯示,1—9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3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增長面超過五成。從回升面看,1—9月份,有26個行業利潤增速較1—8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轉增,回升面超過六成。而隨著大型工業企業前9個月利潤增速轉正后,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大型、中型、小型企業利潤同比均實現增長。
龐溟認為,9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長面和回升面進一步擴大,大中小型企業盈利能力均有改善,說明行業間分化有所緩解,結構性修復趨勢明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仍存的背景下,中國工業體系展現出強大韌性、動能和適應力。未來,隨著內需持續釋放、技術創新加快、政策支持精準顯效,工業企業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有望延續穩中向好的態勢。
陳靂判斷,工業企業利潤修復短期仍有動力:國內擴大內需政策將持續發力,消費、投資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疊加新動能行業保持高增長,短期內工業企業利潤仍將維持回升態勢。外部挑戰在于全球經濟復蘇節奏放緩、地緣政治沖突及貿易保護主義等外部不確定性,可能對出口導向型企業盈利形成沖擊。
于衛寧談到,在外部環境復雜演變、經濟發展仍面臨壓力的背景下,下階段要持續用力擴大內需、做強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提振發展預期,推動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