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記者從券商處獲悉,上交所、深交所于近日向機構下發了9月份券商經紀業務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成交額等關鍵運營數據。這一數據不僅是衡量市場活躍度的重要指標,也是洞察券商ETF業務競爭格局的關鍵指標。
整體來看,9月份,ETF市場延續高景氣度,規模擴張與交易活躍形成雙輪驅動態勢。從滬深兩市數據來看,滬市ETF總市值突破4萬億元、深市ETF總市值突破1.6萬億元,同時市場體量與流動性均實現顯著提升。在此背景下,券商業務布局的競爭愈發激烈,紛紛加大在ETF領域的投入,頭部券商之間的角逐尤為引人注目。
頭部券商競爭激烈
滬市方面,截至9月末基金產品共935只,資產管理總規模40881.95億元。其中,ETF共760只、總市值40003.11億元,環比增長7.65%;當月ETF累計成交金額75383.12億元。深市基金產品共841只,資產管理總規模16638.58億元。其中,ETF共555只、總市值16255.16億元,環比增長14.93%;當月ETF累計成交金額27674.53億元。
在ETF成交額的核心競爭賽道上,頭部券商的座次迎來微妙變化,行業集中度維持高位的同時,內部競爭日趨白熱化。以上交所公布的券商經紀業務ETF成交額排名為例,9月份,中信證券以11.24%的市場占比躍居行業第一;華泰證券則以11.09%的微弱差距緊隨其后,頭部兩強的市場占比僅相差0.15個百分點,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國泰海通以9.45%的市場占比穩固第三席位,與前兩名形成第一梯隊的核心陣營。同時,由華寶證券、東方證券、中國銀河組成的第二競爭梯隊排名未現顯著調整,這3家券商當月的市場占比均突破4%。
若以ETF持有規模這一衡量券商長期業務實力的“硬核指標”來看,市場頭部集中的特征同樣表現得十分明顯。從滬市數據來看,截至9月末,中國銀河以22.75%的市場占比穩居ETF持有規模榜首,領先優勢較為明顯;申萬宏源證券緊隨其后,以16.74%的占比位列第二;值得關注的是,國泰海通當月實現排名躍升,以8.04%的市場占比躋身第三。
細分賽道突圍是關鍵
不同于頭部券商在整體規模上的突出優勢,部分中小券商憑借營業部的深度運營與互聯網渠道的精準發力,在細分領域展現出了不容小覷的競爭力。
從營業部層面觀察,ETF成交額的競爭呈現出鮮明的差異化特點。滬市方面,9月份,華寶證券上海東大名路證券營業部以4.72%的成交額占比位居榜首,該營業部自今年以來單月成交額始終穩居滬市營業部第一的位置;緊隨其后的是中信證券深圳深南中路中信大廈證券營業部與東方證券常熟李閘路證券營業部,成交額占比均突破2%,分別為2.97%和2.17%。
深市方面,在經紀業務個人客戶ETF交易金額前30名營業部中,東方財富證券憑借互聯網渠道優勢獨占9席;國金證券、廣發證券分別有4家、3家營業部上榜,表現同樣亮眼。而在機構客戶ETF交易金額前30名營業部中,華泰證券與中信證券各有6家、5家營業部入圍,凸顯了頭部券商在機構服務領域的強勁實力。
在客戶活躍度這一維度上,ETF交易賬戶數量的統計數據呈現出了行業內的差異化競爭態勢,科技屬性較強且擁有互聯網基因的頭部券商表現尤為亮眼。聚焦9月份滬市券商經紀業務ETF交易賬戶數量的排名情況,華泰證券憑借10.29%的市場占比繼續穩坐頭把交椅;東方財富證券則依托其互聯網渠道的顯著優勢,以9.94%的占比緊隨其后;而國泰海通也成功躋身第三位,市場占比達到了6.24%。
對于券商而言,ETF業務已成為經紀業務轉型的重要抓手。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把握ETF市場機遇應聚焦于產品布局、交易服務與投資者教育三位一體的能力建設。在產品端需加強與基金公司的合作,積極參與ETF做市與創設,提升對稀缺主題的覆蓋能力,形成特色產品矩陣。同時,交易服務是核心競爭力,應優化交易系統低延遲性能,提供智能定投、網格交易等工具,并通過算法交易提升大單執行效率,吸引機構與高凈值客戶。此外,投資者教育是擴大用戶基礎的關鍵,券商應利用投顧團隊普及資產配置理念,引導客戶將ETF作為長期配置工具而非短期交易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