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10月24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介紹全會關于“十五五”時期開放工作部署時表示,要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既看國內生產總值(GDP)也看國民總收入(GNI),既重視“中國經濟”也重視“中國人經濟”。這一表述超越了單一生產維度的增長考量,而重視“中國人經濟”揭示了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范式轉變。
GDP與GNI是反映國家綜合實力的一體兩面。GDP作為衡量國內生產成果的核心指標,彰顯“中國經濟”的本土根基——通過擦亮“投資中國”品牌,落實既準入又準營,吸引外資扎根中國市場,有利于筑牢經濟增長的底盤。GNI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等于所有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通過“中國人經濟”的全球延伸,將海外投資利潤、跨境勞務收入等納入國民財富版圖。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對外投資存量超過3萬億美元,連續8年保持全球前三。中國在境外設立的企業遍布190個國家和地區。這些海外資產收益正持續轉化為GNI增長的重要動力。
重視“中國經濟”也重視“中國人經濟”,是高水平開放與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單純依賴GDP易受本國經濟周期波動沖擊,而在GNI導向下,一國的企業和資金通過多元化全球布局,能夠有效對沖單一市場風險。前三季度,我國與240余個國家和地區保持穩定貿易往來,便是有力證明。“中國人經濟”與海外當地經濟互相強化、互相促進。同時,從“世界工廠”到“全球價值創造者”的跨越,發展“中國人經濟”能有效推動國內企業往價值鏈高端攀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雙向投資政策是連接兩大維度的實踐路徑。“十五五”時期,我們要擦亮“投資中國”品牌,也要引導產供鏈合理有序跨境布局,通過“中國人經濟”來拓展中國經濟的外延,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不僅塑造中國經濟的新優勢,更將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兼具效率與公平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