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黃金價格多次創下歷史新高,推動商業銀行對積存金產品的起購門檻實施多輪上調。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10月以來,興業銀行、平安銀行、中國銀行等紛紛宣布提高積存金最低投資金額。其中,平安銀行自10月24日起將定投計劃的起投金額由900元上調至1100元;興業銀行已是年內第四次上調積存金門檻,累計上調500元,至1200元起購。
受訪專家指出,近期金價高位波動,銀行上調積存金門檻是順應監管要求、加強風控所需。展望后市,金價長期上漲未見拐點,投資者須警惕金價高位回調風險。
積存金門檻再上調
興業銀行近日發布公告稱,自10月21日起調整積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業務按金額購買方式的購買起點金額,將積存金的起購金額抬至市場新高。興業銀行稱,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黃金積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對于按金額交易情況,單次購買、新增定投購買起點由人民幣1000元起調整為人民幣1200元起。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這已是興業銀行年內第四次上調積存金門檻。今年初,該行按金額交易的積存金產品門檻為700元起,隨后的2月11日、4月16日和9月22日,三輪上調幅度均為100元。
這并非近期唯一一家上調積存金投資門檻的銀行。10月21日,平安銀行發布公告,為順應市場變化,自10月24日起將平安金積存業務按金額設定的定投計劃起投金額由900元上調至1100元。中國銀行也宣布自10月15日起,將積存金最小購買金額由850元調整為950元。此外,工商銀行、寧波銀行等機構也于近期上調積存金門檻。
排排網財富研究員隋東指出,近期多家銀行上調積存金業務的起存金額,主要是順應市場與監管要求以及為了加強風險防控。
“在金價上漲的背景下,相應上調起存金額是符合監管要求的必要調整。銀行也借此優化業務結構,引導投資者樹立理性投資理念,推動業務模式持續健康發展。”隋東直言,“當前國際金價波動加大,提高起存門檻有助于識別風險承受能力更強的投資者,避免風險識別能力較弱的小額投資者盲目入場,從而防范潛在的系統性風險。同時,也有助于控制業務規模過快擴張,降低由此帶來的運營與管理壓力。”
警惕高位波動風險
“近期國內外貴金屬價格波動加劇,市場風險提升。請您提高貴金屬業務的風險防范意識,合理控制倉位,及時關注持倉情況和保證金余額變化情況,理性投資。”除了頻繁上調積存金門檻,記者還發現,9月以來,建設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機構密集發布了貴金屬交易風險提示。
今年以來,國際金價累計漲幅約60%,黃金價格多次創下新高,但在10月21日迎來一輪顯著回調,單日內倫敦金現貨收盤跌超5%。
國金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宋雪濤指出,黃金正在從避險資產變成高波動資產。從漲幅來看,黃金今年已累計創下45次歷史新高,自8月21日后的不到兩個月內金價上漲了約30%,這在近年黃金的大牛市環境中仍是首次。從歷史上漲幅度和速度來看,短期內金價的上漲動能或已相對充分,10月21日黃金盤中的大跌主要原因是前期超買后的技術性回調。
“黃金長期上漲未見拐點。”宋雪濤直言,“長期而言,黃金長牛是由全球低增長環境、技術進步停滯所導致的滯脹所驅動。如果技術進步能夠提升生產率,黃金將面臨巨大的回調。反之,在新技術能夠顯著提升生產力、解決各國的內部利益分配和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之前,黃金仍在‘半山腰’,其對于法幣的上漲仍將繼續。”
復旦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復旦平安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石爍指出,積存金因其價格形成機制受國際金價走勢的復雜影響,所以一直是中高風險的投資業務。雖然國際金價在中長期內看漲預期強勁,但當前積存金價格同時出現了超調壓力持續累積和波動幅度顯著加劇的復雜特征。
金價高位波動,對于普通投資者,石爍提示避免盲目跟投或超配,建議根據個人風險偏好,控制投資成本,擇機適度配置實物黃金、黃金ETF、黃金期貨期權或黃金股票,形成穩健投資組合,從而踐行投資的風險分散策略與長期主義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