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全民互聯網時代,開鎖行業也迎來了新變化。很多開鎖師傅通過網絡平臺接單、拍視頻成了“小網紅”,訂單多了,年輕人也愿意入行。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平臺中介定價偏高且不透明,消費者覺得“秒開鎖”太貴。對此,專家建議,應建立更清晰、透明的定價標準,讓勞動者勞有所得,消費者明白付費。
“咔嗒——”9月15日,伴隨著一聲清脆的響動,門鎖應聲打開,開鎖師傅付成明順利完成了服務。顧客是在互聯網平臺搜索附近的上門開鎖服務后聯系到他的。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像付成明這樣的傳統開鎖師傅開始轉型。他們在各大平臺創建個人賬號和店鋪,發布趣味內容,不僅吸引了不少粉絲,也為自己的生意帶來了新客源。
與此同時,開鎖師傅的接單方式也從以往在小區樓道里張貼小廣告,轉向線上平臺運營接單。這種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提高了便利性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開鎖服務價格上漲、行業聲譽受到影響,以及消費者與從業者雙方缺乏有效的權益保障機制。應當如何應對這些新“鎖事”?《工人日報》記者展開了采訪。
獲客的渠道多了
“以前需要做很多線下廣告,現在通過互聯網,獲客渠道又多了一種,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老家河南湯陰縣農村的開鎖師傅賀浩恩在當地從業已有6年,看到同行紛紛開始運營互聯網賬號,他也于去年8月底開設個人賬號,分享開鎖工作中的趣事,如今已成長為一名全網擁有26萬多粉絲的博主。
“除了做好服務,互聯網運營思維也很重要。”來自重慶云陽的易師傅表示,網絡平臺受眾廣泛,有利于業務推廣,增加訂單量。“目前刷到我們互聯網短視頻和通過線上店鋪來的訂單,占總業務來源的一半左右。”易師傅說。
開鎖行業的“觸網”也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入行,改善了以往從業者平均年齡偏大的局面。“之前在短視頻平臺刷到開鎖師傅工作中遇到的趣事,覺得很有意思,于是就跟著一起做了。”來自內蒙古赤峰的00后付成明向記者分享了他的入行契機。
此外,互聯網還催生了線上開鎖的新模式,對于一些簡易的鎖具,只需聯系開鎖師傅視頻通話進行遠程指導即可,服務范圍不受地域限制。付成明告訴記者,他的一位師兄有兩條視頻爆火后,為其線上業務帶來了顯著增長的同時,每天還能接到3~5單線上開鎖訂單。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大國工匠與勞動模范研究所副所長竇學偉表示,互聯網在傳統服務業“觸網”進程中為其帶來了改造和提升。一方面,信息的集中與需求的公開匹配促進了勞動者與消費者的高效對接;另一方面,經營活動的集中有助于推動行業標準的建立與操作規范化,促使從業者服務流程標準化、技能專業化,從而提升行業的合規性與正規化水平。
新變化帶來新問題
盡管一些開鎖師傅可以通過個人渠道在網上接單,但不容忽視的是,大多數師傅還是依賴平臺接單。
賀浩恩告訴記者,平臺中介報價往往遠高于市場價格,而消費者通常認為是師傅個人收費過高。此外,這些平臺中介與開鎖師傅之間并無正式的雇傭或合作關系,他們僅通過電話聯系師傅派單,雙方不存在權益保障機制,師傅缺乏申訴和維權的途徑。“由于許多消費者不知道去哪找開鎖師傅,平臺中介便賺取了信息差的錢。”賀浩恩說。
“這類訂單定價機制不透明,對客戶收費往往偏高,而我們實際收益卻不高。平臺中介拿大頭,所以我很少接這類單子。”易師傅從業已有10年,長期在當地經營一家實體門店,尤為注重口碑積累,老客戶轉介紹的訂單數量很多。為規避糾紛,他更傾向于不接中介網單。他向記者解釋線上平臺轉派訂單的典型運作模式:平臺中介通過多渠道投放廣告,吸引全國客戶,再將訂單派發給當地師傅,從中賺取服務費或差價。而個別開鎖師傅“看人要價”,給行業帶來了不利影響。
對此,易師傅建議消費者在平臺上找開鎖師傅時,要注意辨別選擇有實體店的商家,這類師傅更看重長遠經營,通常不會出現漫天要價的情況。
“我們開店干的是口碑,不是一錘子買賣。服務前報價,到了現場除非有特殊情況,不然都是按約定價格執行。”賀浩恩表示,開鎖這一行貴在誠信,部分坐地起價的人或許是無奈之舉,但終難長久。
探索新模式,加強權益保障
“開鎖師傅職業平臺化進程中,平臺主要承擔了信息鏈接的功能,是供需雙方的鏈接渠道。”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勞動關系系主任詹婧表示,平臺的出現為勞動者的技能提供了分級與定價的可能,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開鎖師傅的收入。
此外,不同平臺因其店鋪生態與運營模式的差異,對消費者信任度的影響也各異。詹婧表示,平臺中介應對勞動者的技能和資質進行審核與篩選,建立科學的分級定價機制,既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廣泛的選擇與橫向比價空間,也能使開鎖師傅在專業技能提升后獲得更高的收入。
竇學偉認為,應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以及開鎖師傅的深入參與下,由行業協會制定發布科學、透明、有公信力的收費標準。該標準應充分考慮故障鎖型、失效因素、開鎖難度、接單距離、作業時段和天氣條件等因素,合理劃分故障等級和任務難度。
為保障勞動者權益,竇學偉建議,平臺中介可以聯合保險公司推出特色險種,為開鎖師傅提供保險服務,確保其“干活有保障,受傷有兜底”。
此外,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現在使用專業開鎖工具往往只需幾秒即可打開門鎖,導致部分消費者認為其操作簡單、技術含量不高,因而對服務價格敏感,認為自己花錢購買了一項“看似輕松”的服務。
對此,竇學偉表示,要提高社會對“勞動價值”的整體認知,用戶是為開鎖師傅的技術買單而不是其工作時間。“當前社會習慣于追求‘低價優勢’,然而任何產品或服務都應存在其合理的價格與利潤空間。片面地壓縮成本與降低價格,特別是降低勞動力應享有的較高報酬水平,不利于經濟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竇學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