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上海市促進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全鏈條發展行動方案》。其中提到,到2027年,上海將新增首次獲批境內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超500件,新增在海外市場獲批醫療器械產品超100件,培育年產值超100億元、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2家,建設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區3個。
聚焦八類重點發展產品
具體來看,在重點發展產品方面,《行動方案》明確,上海將主要聚焦高端醫學影像產品、高端植入介入產品、高端手術系統、高端體外診斷產品、高端放射治療產品、高端康復治療產品、高端人工智能醫療器械、未來新型創新器械八類重點發展產品。
高端醫學影像產品方面,《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正電子發射及X射線計算機體層成像掃描設備、高清血管造影設備等高性能產品迭代升級,推動微型家用超聲設備等產品研發。
高端手術系統方面,《行動方案》提出,加快腔鏡手術機器人等高性能手術系統迭代升級,推動柔性手術機器人等新一代手術系統研發。
高端放射治療產品方面,《行動方案》提到,加快質子治療系統、硼中子俘獲治療設備等產品迭代升級,推動閃光放療設備等產品研發。
此外,針對高端人工智能醫療器械,《行動方案》表示,加快智能醫學影像診斷軟件、手術導航系統等產品迭代升級,推動醫學智能體、醫療具身智能機器人等產品研發。
部署20項重點任務
《行動方案》圍繞創新策源、臨床賦能、審評審批、入院應用、企業培育、產業生態、國際化發展七大方面,部署20項重點任務。
其中,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行動方案》提出,鼓勵先導產業母基金和生物醫藥并購基金與產業集聚區合作。用好未來產業基金,支持相關顛覆性技術、前沿技術創新。支持市場化醫療器械風險投資基金發展,鼓勵發展市場化S基金與并購基金。鼓勵開發高端醫療器械保險產品,建立覆蓋臨床試驗、研發、生產等全鏈條的創新醫療器械保險機制。
推動產業國際化發展方面,《行動方案》表示,促進進出口通關便利。落實進口醫療器械加貼中文標簽規定等措施,優化醫療器械產品研發、生產、上市、銷售等環節通關便利措施。爭取進一步拓展保稅維修設備品類和業務范圍,支持企業開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保稅維修服務。同時,《行動方案》稱,深化國際交流合作。依托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提供金融、知識產權、法律等綜合服務。依托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建設國際醫療器械培訓創新平臺,提供引進宣介和出海推廣服務。利用國際會議、跨境手術直播等多種形式,推介醫療器械創新產品。積極參與并爭取在滬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療器械展會活動,加強城市營商環境宣傳推介。
記者梳理發現,《行動方案》重點任務中多處提及不同環節流程所需時間的縮減。例如,提升臨床研究效能方面,《行動方案》提到,鼓勵醫療機構承擔高端醫療器械產品臨床試驗。提高醫學倫理審查效率,力爭將倫理審查總體流程時間壓縮至3周以內。縮短臨床試驗啟動時間,力爭將臨床試驗啟動前醫療機構內部整體用時壓縮至25周以內。此外,《行動方案》提出,將第二類醫療器械審評平均時限壓縮至40個工作日以內。
值得關注的是,優化審評審批服務方面,《行動方案》提到,深化改革試點。支持取得進口或境內醫療器械注冊證的企業在滬生產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優化試點醫療機構自研試劑備案管理機制,鼓勵試點醫療機構根據臨床急需持續開展自研試劑開發與備案工作。積極爭取率先開展醫療器械注冊證轉讓試點。探索境外已上市且國內未注冊的醫療器械在滬先行試用。
機構看好醫療器械板塊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將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內部政策環境改善和外部市場開拓的雙重引擎驅動下,板塊整體復蘇態勢明顯。
“近年來,國內醫療器械行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看好行業創新驅動增長方向以及全球化發展相關的投資機會。預計接下來,醫療器械板塊有望迎來階段性拐點。”中泰證券在研究報告中稱。
招商證券(香港)發布報告表示,醫療器械行業有望于2025年剩余時間內迎來業績與估值的雙重修復拐點,核心驅動力源于國內政策優化與全球化出海的加速突破。
財信證券在報告中稱,未來醫療器械行業有望依托企業技術平臺化、AI診療拓展、消費醫療延伸突破等實現多維發展,行業將從規模擴張轉向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看好行業高質量發展及長期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