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A股沖高回落,三大指數均跌超1%,創業板指數日內振幅接近4%;A股市場成交額達3.17萬億元,這是自8月28日以來時隔15個交易日再次突破3萬億元。
多位受訪分析人士表示,美聯儲重啟降息通道不僅提振全球風險偏好,更顯著改善新興市場流動性預期,預計A股與港股市場將迎來風險偏好修復與外資回流的雙重利好。從結構性機會看,科技成長、低波紅利及部分景氣度回升的板塊值得關注,四季度市場或呈現“政策驅動+盈利改善”雙向支撐下的震蕩上行態勢。
流動性環境進一步改善
北京時間9月18日凌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布最新利率決議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到4.00%至4.25%之間,這是美聯儲自2024年12月以來首次降息,也是繼2024年三次降息后再次降息。
從市場流動性角度上看,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袁闖認為,本次美聯儲利率決議結果對A股市場風險偏好及外資流向將產生顯著影響。整體而言,美聯儲的預防式降息有望改善全球流動性環境,提升投資者對權益資產的配置意愿,尤其有利于新興市場。A股和港股市場預計將迎來風險偏好修復與外資回流的雙重利好。
“美聯儲降息將對A股和港股市場構成利好,但具體資金流向還需降息后觀察。”中信證券海外研究聯席首席分析師李翀認為,美聯儲降息后資金也可能選擇留在美股,因此需要關注資金在美股與A股、港股之間的選擇動態。不過,當前A股和港股市場的獨特優勢可能增強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
今年以來,A股和港股市場情緒持續改善,基本面相較于以往不斷向好。李翀表示,倘若說以往美聯儲降息僅帶來流動性層面的邊際推升,那么此次伴隨著市場樂觀情緒以及國內基本面向好,美聯儲降息對于A股和港股市場帶來的利好可能會更大。當前港股估值處于較低水平,疊加國內政策力度加大,形成了“政策+估值”的雙重吸引力。
浙商證券宏觀聯席首席分析師廖博表示,當前市場流動性正逐漸放寬,預計央行將繼續維持市場流動性充裕,充裕的流動性將推動股市、債市表現向好。
股債行情可期
多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隨著風險偏好回升與宏觀環境漸趨明朗,A股或呈現結構性行情,債市利率仍有下行空間。同時,A股和港股部分板塊有望在全球資本再配置中脫穎而出。
廖博表示,風險偏好或成為決定市場走勢的重要影響因子,下半年市場可能走出股債齊漲的行情。綜合來看,A股有望形成低波紅利與科技成長交替向上的結構化行情。固定收益方面,考慮到年內大規模內需刺激概率較低,10年期國債利率預計將在震蕩過程中下行至1.5%附近。
中國銀河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張迪表示,股市方面,價值股憑借穩定的現金流與利差改善仍具優勢,高估值科技股在缺乏連續寬松政策支撐下或相對承壓,但中長期投資機會值得關注。匯率和商品方面,美元保持相對強勢,但回落仍是大方向;黃金缺乏趨勢性突破,在前期積累大量漲幅的前提下,除非美國就業數據顯著惡化才可能迎來持續上行。
站在投資者角度,李翀建議采取動態配置策略。“目前來看,全球風險資產是重點關注方向,尤其是受益于流動性改善和基本面好轉的新興市場,例如港股和A股中對利率敏感的板塊,在融資成本下降和技術創新雙重驅動下,有望獲得更好表現。”他表示,全球資本流動格局和資產定價邏輯正在重塑,在這一過程中,A股和港股市場憑借基本面改善、估值水平較低和政策支持積極,有望成為全球資本的重要配置方向。
把握四季度結構性機會
中國銀河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楊超認為,從資產配置角度看,A股在全球資產中的權重提升空間較大,疊加新動能加速釋放與行業供需格局優化、盈利修復趨勢增強,有望成為中長期資金增配的重要方向。而港股呈現估值洼地特征,科技成長與央企紅利板塊在政策支持與南向資金共同推動下,具備中期反彈潛力。此外,黃金依然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作為對地緣沖突、信用風險與政策不確定性的核心對沖工具,當前仍可充當投資組合中的“避險錨”。
袁闖表示,四季度A股與港股市場均具備較好配置機會。今年以來,A股市場呈現震蕩向上態勢,其上行驅動力主要源于政策、流動性等因素帶來的業績改善預期,疊加中國科技創新突破持續推進,驅動科技資產價值重估,這也使得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明顯提升。上述多重積極因素將繼續為A股、港股市場走強提供支撐。
“短期來看,預計A股四季度仍將保持震蕩上行的態勢。在經歷了二季度以來較大幅度上漲之后,市場將出現板塊輪動和風格轉換。”袁闖分析,科技成長板塊仍將是市場主線,機器人、儲能電池、新能源等漲幅相對較小的板塊具備更大投資機會。同時,在反內卷政策推動下,電池、光伏、新能源汽車、鋼鐵、煤炭等行業競爭格局與盈利狀況將得到改善,具備較好的配置價值。
中金公司研究部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師劉剛認為,在國內市場方面,短期內或受美聯儲降息帶來的流動性提振,小盤股和成長板塊或占優。建議關注科技成長方向的算力、機器人和蘋果產業鏈,降息后與美國地產鏈相關的家裝、家具、家電等,以及與投資相關的機械和有色金屬行業。此外,基本面改善的板塊,如互聯網,科技硬件、消費電子、創新藥、有色金屬、非銀金融等也值得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