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商務領域重點工作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在歐盟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同時仍在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的背景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呼吁歐盟摒棄保護主義,中方歡迎歐企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更愿意推動電動車領域合作。實踐證明,保護主義擋不住市場的強大力量,更攔不住歐盟消費者的理性選擇。希望歐方不將關稅武器化,消除市場壁壘,鼓勵公平競爭,順應產業合作大勢,共同為產業發展創造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歡迎歐企產品進入中國
近日,大眾集團宣布將推出2萬歐元的ID.1小型電動汽車。2025年慕尼黑車展上,寶馬、奔馳、雷諾等多家歐盟車企也發布了新能源戰略和概念車。歐盟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同時仍在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
對此,何亞東表示,中方祝賀歐盟車企即將推出2萬歐元低價小型電動車,這符合市場的選擇和消費者的期盼。歐盟消費者需要種類更多樣、性能更先進、價格更優惠的產品。中國電動汽車推動了行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歐盟車企完全有能力適應市場競爭,參與行業變革。
何亞東強調,科技創新、全產業鏈合作帶來的超高性價比,正是推動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底層邏輯,也是中國電動汽車廣受消費者歡迎的根本原因,更是助推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動力。
他表示,歐方不能一手高舉氣變大旗,一手又揮舞保護主義大棒。保護主義沒有出路。歐方僅因為中國電動車高性價比,就毫無根據地給中國車企貼上“補貼”標簽,并以莫須有的“損害威脅”名頭濫用反補貼措施,實質是設置市場壁壘,干預自由競爭。實踐證明,保護主義擋不住市場的強大力量,更攔不住歐盟消費者的理性選擇。
“合作才是正道,我們歡迎歐企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更愿意推動電動車領域合作。大眾和小鵬,斯特蘭蒂斯和零跑等合作,正在激發歐盟市場的創新活力,中國電池也為歐洲電動汽車注入強勁動力,這些都充分彰顯了中歐電動汽車產供鏈深度融合的內在需求和強大韌性。”何亞東強調,中方希望歐方不將關稅武器化,消除市場壁壘,鼓勵公平競爭,順應產業合作大勢,共同為產業發展創造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綠色轉型作出積極貢獻。
對話與合作是民心所盼
近日有西班牙媒體報道,歐洲豬肉產業最終可能要為汽車產業引發的問題“買單”,多家西班牙豬肉行業組織和企業呼吁歐委會與中方通過對話實現互利共贏。
對此,何亞東表示,商務部已注意到相關報道。對歐盟相關豬肉產品反傾銷調查是應中國國內產業申請發起的。立案后,調查機關嚴格依據中國法律規定并遵循世貿組織規則開展調查,充分保障各方權利,客觀、公平、公正地作出初裁。調查過程中,中方與包括西班牙在內的歐盟相關企業、行業協會以及成員國政府保持良好溝通,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并將繼續依法依規推進調查。
“中方始終審慎、克制使用貿易救濟措施。今年以來,中方未對歐盟發起任何原審調查,僅在3起案件中作出裁決。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歐盟對中國已發起7起原審調查,占其對外調查總量的近40%,涉及約35億美元中國出口,并對28起案件作出初裁或終裁。”何亞東表示,目前,歐方正在執行中的對華貿易救濟措施95項,涉及約393億美元中國出口。
特別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中,歐盟在沒有任何盟內產業申請的情況下自主發起調查,調查過程和結論不合理、不合規,并以所謂“損害威脅”推測而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對此,中方已訴諸世貿爭端解決機制。盡管如此,為落實中歐領導人會晤共識,中方始終秉持最大誠意,與歐方開展了20多輪磋商,全力尋求雙方均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對話與合作是產業所求、民心所盼。中方開放合作的立場不會變,對話磋商的原則不會變,并已為此做好準備。期待歐委會切實落實中歐領導人會晤共識,正視產業呼聲,與中方相向而行,通過對話磋商解決雙方關注,為中歐產業發展營造開放、穩定的市場環境。”何亞東強調。